《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常有鹳雀(鹳,一种水鸟)栖息其上而得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里指太阳落山。

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译文: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

讲解:

1. 创作背景

鹳雀楼在唐代是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被眼前壮丽的景色所感染,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具体日期不详,但从诗歌风格和题材推测,应是诗人在游历期间创作的。

2. 艺术特色

意境雄浑壮阔: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宏大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将落日、群山、黄河、大海等壮丽的自然元素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雄浑的意境。白日渐渐西沉,黄河奔腾东去,画面极具动态感和空间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对仗工整:前两句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颜色相对,名词相对;“依山尽”对“入海流”,动宾结构相对,其中“山”和“海”也是地理事物相对。这种对仗使诗句在形式上整齐美观,在音韵上和谐悦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富含哲理: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是对登楼观景这一行为的描述,更升华到了人生境界的高度。这两句诗告诉人们,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鹳雀楼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的后两句蕴含的哲理,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广阔的胸襟抱负,也启示人们要有高远的志向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诗词大全

9.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