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伏枥:趴,卧在马槽。枥,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讲解:

创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之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曹操于这年夏率师北征,取得胜利。九月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龟虽寿》是组诗的第四篇。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回首人生路程,感慨万千而作此篇。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诗的前四句通过神龟和腾蛇的例子,说明世间万物都有生死,这是自然规律。但曹操并没有因此而消极,反而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即便年老,仍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会停止奋斗。最后“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则体现出他对生命的积极态度,认为人的寿命不完全由天定,只要调养好身心,也可以延年益寿。

艺术特色:

巧用比喻:开头以神龟和腾蛇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生命的有限,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对比鲜明:将神龟、腾蛇的生命有限与老骥、烈士的壮志豪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语言刚健有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气势磅礴,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鼓舞。

情理交融:既有对生命规律的理性认识,又有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将情感与哲理完美融合,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大全

141. 《龟虽寿》魏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