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初三考)历史满分100分×100%
1/6.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代表 —— 北京人: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生产生活状况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讲述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包括农作物种植、房屋建筑、家畜饲养等方面,展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介绍黄帝、炎帝等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以及华夏族的形成,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梳理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包括朝代建立的时间、开国君主、都城等信息,使学生了解早期国家的演变。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代表器物,以及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和历史价值,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介绍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如诸侯争霸、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讲述战国七雄的形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以及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第8课:百家争鸣:介绍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统一的意义,以及秦朝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让学生认识到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使学生了解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第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讲述西汉的建立、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 “文景之治” 的局面,让学生了解汉朝初期的社会发展。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介绍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对汉朝乃至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讲述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东汉的历史发展。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介绍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意义,以及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重要作用。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司马迁的《史记》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介绍西晋的建立、统一和灭亡,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民族融合的趋势,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讲述东晋的建立、南朝的更替,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及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讲解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6.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大运河的开凿以及隋朝的灭亡,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兴衰。
第2课:“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 “贞观之治” 的局面,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的治国才能。
第3课:“开元盛世”:介绍唐玄宗的统治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 “开元盛世” 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唐朝的鼎盛时期。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讲解科举制的诞生、发展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第5课:“和同为一家”:介绍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如唐与吐蕃、回纥、靺鞨等民族的交往,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的重要性。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讲述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的交往,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对外交流。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讲解隋唐时期的建筑、科技、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如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等,让学生感受隋唐文化的辉煌。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介绍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如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隋唐文化的繁荣。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讲述辽、宋、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以及它们之间的战争与和平,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表现,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等,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讲述宋代的社会生活,如衣食住行、娱乐活动、节日习俗等,让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介绍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的功绩、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的统一,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如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感受宋元文化的魅力。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讲述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成祖的统治等,让学生了解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和意义,以及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讲述清朝的建立、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介绍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讲述清朝加强对西藏、新疆、蒙古等地区的管理,以及清朝的民族政策,让学生了解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介绍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和对外政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讲解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介绍明清时期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成就,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京剧等,让学生感受明清文化的繁荣。
3/6.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火烧圆明园的暴行,以及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发展过程、主要纲领及失败原因,是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一次探索。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学习其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和局限性。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6课:戊戌变法:探讨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人物、变法内容和意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的严重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讲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9课:辛亥革命: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经过、成果及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学习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等内容。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探讨其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影响。
第13课:五四运动: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讲述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主要对象、经过和结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介绍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影响,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包括七七事变的爆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主要抗战活动和战役。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和主要抗战活动。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介绍内战爆发的背景、标志,国民党的进攻和共产党的应对策略。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包括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等,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迁等。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了解近代中国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如新式教育的兴起、文学艺术的成就等。
4/6.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包括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等,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2课:最可爱的人: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经过、英雄人物以及抗美援朝的意义,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过程、意义,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学习“一五”计划的背景、主要内容、成就,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5课:三大改造:探讨三大改造的内容、方式、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成就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过程、危害,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意义,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分析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钢铁长城:介绍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包括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武器装备的更新等。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探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如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等。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新成就,如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等。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改善。
5/6.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介绍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包括从猿到人的转变、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人种的形成等,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讲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大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等,让学生认识到大河对古代文明的孕育作用。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重点介绍古希腊文明,包括希腊城邦的特点、雅典的民主政治以及斯巴达的尚武精神等,还有古罗马的发展历程,使学生理解西方文明的源头。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主要涉及日本的大化改新,学习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同时也会简单介绍阿拉伯国家的兴起。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包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城市的兴起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欧洲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介绍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古代的重要战争和征服活动,分析这些活动对不同地区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讲述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以及马可·波罗来华等事例,强调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学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等,了解古代的宗教和文字成就。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介绍古代希腊的文学、雕塑、建筑等艺术成就,以及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的贡献,感受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重点是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权利法案》的颁布等,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
第12课:美国的诞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经过、《独立宣言》的发表、1787 年宪法等,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探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过程、《人权宣言》的颁布以及拿破仑帝国的兴衰,理解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和欧洲的影响。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讲述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影响等,让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是近代历史上的重要变革。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分析欧洲殖民者的三角贸易以及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揭示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介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圣马丁等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的英勇表现,感受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精神。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等内容,理解无产阶级的斗争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过程、《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以及战争的意义,认识到这场战争对美国的重要影响。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习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理解这两个国家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特点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影响等,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习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成就,以及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感受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介绍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的作品,欣赏世界文化的杰出成就。
6/6.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讲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展现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
第2课:俄国的改革: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和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了解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第3课:美国内战:分析美国内战的原因、过程、《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以及战争的意义,认识到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理解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迅速崛起的过程。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等。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增长、城市化、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近代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的成就及其影响。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爆发原因、主要战役、影响等,理解战争对世界的巨大破坏。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认识到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介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以及《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了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成就。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讲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等,展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的联合等内容,理解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意义。
第14课: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探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影响,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6课:亚非拉的奋起: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如印度的独立、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古巴革命等。
第17课:动荡的中东地区:学习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宗教矛盾、民族问题等,理解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8课:冷战中的对峙:分析冷战的背景、表现、影响等,了解美苏之间的对峙和竞争。
第19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介绍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以及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第20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应对措施等,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21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主要领域、特点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22课:现代文学和美术:了解现代文学和美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感受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第23课:现代音乐和电影:学习现代音乐和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欣赏现代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