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 隋朝建立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长期的分裂割据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同时,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为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此外,南方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南北经济交流也日益频繁,客观上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2. 隋朝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3. 统一全国的过程及意义
隋文帝即位后,积极为统一全国做准备。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隋初的繁荣
1.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政治方面:隋文帝改革政权机构,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种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隋文帝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负担,推行均田制,让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同时,他还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文化方面:隋文帝重视文化教育,创立了科举制的雏形,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打破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2. “开皇之治”
由于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统治措施,隋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仓库充实,历史上把隋文帝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 开通的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开通大运河便于将南方的物资运往北方,同时也有利于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2. 大运河的概况
隋炀帝从605年起,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 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沿岸城市的繁荣,如扬州、余杭等城市成为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同时,大运河对后世的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举制的创立
1. 创立背景
魏晋以来,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下,门第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寒门子弟很难有入仕的机会,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2. 创立过程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3. 科举制的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僚机构,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五、隋朝的灭亡
1. 隋炀帝的暴政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大型工程,如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多次巡游江都,每次出游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征发大量民夫和士兵,这些行为使得民怨沸腾。
2. 隋末农民起义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生活困苦不堪。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随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
3. 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关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填空题:
1.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文帝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 隋文帝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
5. (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凿了大运河。
6.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7. 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8. 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9. 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10.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秦朝),都是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且存在时间较短。
11. 隋文帝在位时,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垦荒),发展经济。
12.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618)年,隋朝灭亡。
13. 隋统一全国的时间是(589)年。
14.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15.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6. 隋文帝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夺取北周政权的。
17.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18. (涿郡)就是今天的北京。
19. (余杭)是今天的杭州。
20.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共用了(六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