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一)满洲的兴起

1. 满洲的起源与发展

满洲的前身是女真族,他们居住在东北地区。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以东,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中心。女真族以渔猎和畜牧为生,同时也有一定的农业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州女真逐渐强大起来。

2.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的一个贵族家庭。他胸怀大志,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他采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之后,他又兼并了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的部分部落。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二)清朝的建立

1. 皇太极的改革与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上,他仿照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加强了后金政权的中央集权。在民族关系方面,他重视吸收汉族文化,积极拉拢汉族官员和知识分子,缓和民族矛盾。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2. 清军入关与全国统治的建立

1644年,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此时,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之战中击败大顺军后,长驱直入,迅速占领北京,随后逐步向全国进军。经过多年的战争,清朝逐步消灭了南明政权以及各地的反清势力,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设立军机处

1. 军机处的设立背景

清朝初期,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来处理政务。然而,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和发展,皇帝需要更加高效、直接地掌控政权。内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决策缓慢、权力分散等问题,无法满足皇帝集权的需求。

2. 军机处的职能与特点

1729年,雍正帝为了处理西北军务,开始设立军机房,后来改名军机处。军机处的官员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大臣担任,他们没有固定的编制,完全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军机处的职能主要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皇帝将自己的决策下达给军机处的大臣,大臣们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然后将决策传达给相关部门执行。军机处的特点是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二)大兴文字狱

1. 文字狱的概念与目的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而兴起的冤狱。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清朝统治者以满族入主中原,他们担心汉族人民的反抗,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抗,于是通过文字狱来打压汉族士大夫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思想。

2. 文字狱的典型案例与危害

例如,康熙年间的庄廷鑨《明史》案。庄廷鑨编写《明史》时,因书中有一些涉及明朝与清朝关系的内容,被认为有反清思想。结果,庄廷鑨已死,仍被开棺戮尸,其家族被满门抄斩,参与编写、校对、印刷、售卖该书的人等也都受到牵连,被杀者达七十余人。

文字狱的危害非常严重。它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他们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能埋头于故纸堆中,进行一些考据学的研究。这导致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僵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三、君主集权强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政治稳定

在清朝初期,君主集权的强化有助于稳定政治局势。清朝统治者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使得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种稳定有利于清朝统治者推行各项政策,如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等。

2.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清朝通过君主集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例如,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将军、办事大臣等机构,有效地控制了边疆地区。在西藏,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新疆,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回部的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巩固了对新疆的统治。这有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二)消极影响

1. 决策失误风险增大

君主集权使得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一旦皇帝决策失误,没有其他力量能够及时纠正。例如,清朝后期的一些皇帝,如道光帝、咸丰帝等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导致中国在近代不断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2. 社会发展滞后

文字狱等思想控制手段,使得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中国的知识分子无法自由地进行思想创新和学术研究,科学技术也难以得到发展。与西方相比,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这与君主集权的强化导致的社会发展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基础

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