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背景
1. 国际形势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在美苏冷战对峙中面临苏联的强势挑战,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实力相对削弱。同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促使中美两国重新审视彼此关系。
2.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中国在亚非拉国家中有广泛的影响力,许多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过程
1.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事件被称为“乒乓外交”。它以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关系改善的大门。这一民间外交活动向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
2. 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会谈。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公报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一事件对中美两国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美建交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建交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随后,邓小平访美,进一步推动了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建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科技、文化交流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背景
1. 国际形势的推动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国际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变化。美国调整其亚洲政策,鼓励日本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同时,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日本也感受到了这种国际趋势的压力。
2. 日本国内的需求
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发展,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源供应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日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日本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改善日中关系对日本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过程
1. 田中角荣访华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田中角荣首相,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首相进行了会谈。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自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中日联合声明》明确指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不正常的状态,对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2. 中日关系的发展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在经济方面,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中国也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资源和商品。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双方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背景
1. 联合国的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崛起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最初由西方大国主导。随着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这些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数量不断增加,它们要求改变联合国被西方大国操纵的局面,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支持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公正立场和积极贡献赢得了许多国家的尊重和支持。
(二)过程
1. 26届联大恢复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一决议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反映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
2. 意义
这一事件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中国来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对世界而言,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全方位外交
(一)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调整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外交导向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进行了调整。外交工作更加注重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等。中国外交的重点逐渐转向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2. 和平与发展的外交主题
中国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外交实践中,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二)全方位外交的开展
1. 多边外交的积极参与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中,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事务。例如,中国派遣维和部队到世界各地执行维和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还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2. 周边外交的巩固与拓展
中国重视周边外交关系。通过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等。
3. 大国外交的开展
中国积极开展大国外交。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和地区组织保持着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中美关系中,尽管存在一些分歧,但双方也在经贸、气候变化、反恐等领域开展合作。中俄关系处于高水平运行,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中国与欧盟在贸易、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断发展。
4. 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深化
中国始终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例如,中国通过援助、投资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等产业,这种合作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也体现了南南合作的精神。
五、外交事业发展的意义
(一)对国内的意义
1. 促进经济发展
外交事业的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开展经济合作,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之一。
2. 提升国际形象和民族自豪感
外交成就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如维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使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些外交成就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二)对国际的意义
1.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和平理念和积极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争端的解决,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斡旋化解矛盾。例如,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各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2. 推动全球发展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发展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中国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国还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