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一)国际形势
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
1943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联红军开始反攻,逐渐将德军赶出苏联领土。在北非战场,美英联军击败了德意法西斯军队,随后在意大利登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1944年,美英等国联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海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此后,美国逐步对日进行反攻,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占领区不断缩小,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受到严重威胁,其战争资源日益匮乏。
2.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联盟各国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经济上互相支援。例如,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形势
1. 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
在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不断发展壮大。各抗日根据地军民通过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有效地抗击了日军的进攻,并且逐步开始局部反攻。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有19个,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战略相持阶段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正面战场的坚持抗战
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后期虽然存在一些腐败和消极抗战的现象,但仍然在一些战役中坚持抵抗。例如,在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尽管最终失败,但也消耗了日军的部分兵力。不过,国民党的统治在抗战后期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政治上的独裁统治、经济上的通货膨胀等,导致国内民众对国民党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二、全民族坚持抗战
(一)中共七大
1. 会议背景与召开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1945年4 - 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领导中国抗战的核心力量,需要总结经验,制定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的方针政策。
2. 会议内容
政治路线: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思想的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
1.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例如,在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时,对国民党的反共摩擦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内实行民主政策,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
2. 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全民族抗战在抗战后期依然表现得十分顽强。各阶层人民积极参与抗战,工人努力生产,为抗战提供物资支持;农民踊跃参军,为军队提供兵源并保障粮食供应;海外华侨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国内抗战。这种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日本无条件投降
(一)盟军的最后进攻
1.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迅速突破日军防线。苏联出兵的原因一方面是履行雅尔塔会议上对盟国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自身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苏联红军在东北与日军作战中,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
2. 美国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原子弹的爆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大量无辜民众伤亡。美国投掷原子弹的目的是迫使日本尽快投降,减少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时的伤亡。
(二)日本投降
1.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在盟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
2. 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这一仪式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胜利。
四、抗战胜利的意义
(一)国内意义
1. 民族独立与解放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2. 人民力量的壮大与民主革命的发展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人民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要求民主、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际意义
1.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使其无法“北进”进攻苏联,也不能“南进”扩大太平洋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国际地位的提高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