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1. 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等重要场合。
2. 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复杂。首先要开采矿石,然后进行冶炼。当时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具体过程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多道工序。这种工艺能够制造出造型复杂、纹饰精美的青铜器。
3. 种类与用途
种类繁多: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酒器、食器、兵器、乐器等。例如司母戊鼎,它是一种食器(也有观点认为是祭祀用的礼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四羊方尊是造型奇特的酒器,其造型精美,四只羊头栩栩如生。
用途广泛:青铜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有多种用途。一方面,它们被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现了古人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另一方面,也被用于战争,如青铜兵器戈、矛等,是当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一些青铜器用于日常生活,如青铜鼎可用于煮食等。
二、甲骨文
1. 发现情况
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殷墟)发现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当时农民在耕地时偶然挖出了这些刻有文字的甲骨,后来经学者研究,确定为商朝的文字。
2. 特点
载体特殊:甲骨文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些龟甲和兽骨经过特殊处理。
造字方法多样: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例如,“日”字像太阳的形状,是象形字;“上”“下”字用一长横和一短横表示位置关系,是指事字。
文字体系较完整: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虽然从现代的角度看还存在一定的原始性,但已经能够表达较为复杂的语义内容。
3. 内容与意义
内容丰富:甲骨文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例如,有关于商王占卜吉凶的记录,如询问天气、战争胜负、农作物收成等情况。
重要意义: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研究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思想、信仰等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甲骨文也是汉字发展的重要源头,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青铜器与甲骨文填空题
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商周 )时期。
2.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 )。
3. 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 铜、锡、铅 )。
4. 铸造青铜器采用的方法是( 泥范铸造法 )。
5.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 龟甲 )和( 兽骨 )上的文字。
6. 甲骨文最早是由清朝的( 王懿荣 )发现的。
7.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 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等。
8.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 汉字 )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9. 甲骨文对研究( 商周 )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10. ( 甲骨文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