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起源

(一)从猿到人的进化

1. 早期的人类进化理论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有各种神话传说。例如,西方的上帝造人说,认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他们是人类的始祖。而在中国则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神话传说逐渐被科学理论所取代。

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理论为人类起源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

人类起源于古猿。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古猿最初生活在森林中,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减少,部分古猿不得不下到地面生活。在地面生活过程中,古猿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这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古猿的前肢得到解放,能够从事更多的活动,如制造和使用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猿的脑容量逐渐增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语言也开始产生。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古猿最终进化成了人类。

二、人类的进化阶段

(一)早期猿人

1. 特征与生活方式

早期猿人大约生活在距今300万 - 200万年前。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很多猿类的特征,如眉骨粗大、嘴巴突出等。早期猿人的脑容量相对较小,大约在600 - 800毫升。

他们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用石块打制而成的砍砸器、刮削器等。这些工具比较粗糙,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如切割兽肉、挖掘植物根茎等。

(二)晚期猿人

1. 典型代表与进步之处

晚期猿人的典型代表有北京人(距今约70万 - 20万年前)等。与早期猿人相比,晚期猿人的脑容量有所增大,大约在1000毫升左右。他们的外貌仍然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征,但已经相对不那么明显。

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用来取暖、驱赶野兽、烧烤食物等。烧烤食物使人类能够更容易地消化食物,提高了营养的吸收效率,促进了人类体质的进化。

(三)早期智人

1. 特点与行为模式

早期智人大约生活在距今20万 - 5万年前。他们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平均达到1300 - 1400毫升。外貌特征上更接近现代人,但仍然保留着一些原始的特征,如额头较扁平等。

早期智人已经能够制造较为复杂的石器工具,并且开始使用骨器。他们的狩猎技术有了提高,能够集体围猎大型动物。同时,早期智人开始有了简单的社会组织,过着群居生活,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生存挑战。

(四)晚期智人

1. 现代人类的形成与文化发展

晚期智人大约生活在距今5万 - 1万年前,他们已经具备了现代人的基本特征。脑容量与现代人相似,大约在1400 - 1600毫升。外貌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区别。

晚期智人在文化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他们制造的工具更加精细,出现了磨制石器。在艺术方面,晚期智人开始创造洞穴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场景、宗教信仰等。晚期智人还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并且有了埋葬死者的习俗。

三、人类的种族

(一)种族的形成

1. 影响因素

人类种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了人类在肤色、毛发、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例如,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群,由于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皮肤中黑色素较多,肤色较深,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生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人群,为了保暖,身体较为粗壮,毛发也相对较多。

遗传也是影响种族形成的因素之一。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基因的遗传和变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种族特征。

(二)种族的分类

1. 主要种族类型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等地;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等地。

虽然人类存在种族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是外貌和生理特征上的,在智力、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有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都有着共同的祖先。

四、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

(一)母系氏族社会

1. 社会结构与特点

母系氏族社会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大约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活动中,妇女从事的采集活动相对稳定,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食物来源,而男性从事的狩猎活动成果不稳定。

氏族成员按照母系血缘关系确定亲属关系。一个母系氏族通常由一位年长的女性担任首领,她负责管理氏族内部的事务,如组织生产、分配食物等。在婚姻制度方面,实行族外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二)父系氏族社会

1. 转变原因与社会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男性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从而导致了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在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男性凭借体力优势,成为主要的劳动力。

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社会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确定亲属关系。父系氏族的首领由男性担任,他们掌握着氏族的政治、经济大权。在婚姻制度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同时,私有制开始出现,贫富分化加剧,这为阶级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基础

九上第1课:人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