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 建立背景
三国后期,魏国的实力逐渐强大。司马懿在魏国后期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司马懿及其子孙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司马昭时,灭掉了蜀国。
2. 建立过程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3. 统一全国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积极准备伐吴。公元280年,西晋军队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二、西晋的统治
1. 政治腐朽
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晋武帝司马炎带头奢侈,他的大臣们也竞相攀比。例如,石崇与王恺斗富,他们用大量的财富进行攀比,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西晋实行分封制,封了许多同姓王。这些同姓王权力很大,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军队、财政等大权,这为后来的内乱埋下了隐患。
2. “八王之乱”
晋惠帝时,由于他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贾皇后专权,引起了诸王的不满。公元291 - 306年,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之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它使西晋的统治力量大大削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同时也使西晋的军事力量在内乱中消耗殆尽。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1. 内迁民族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匈奴族在东汉时期就有部分开始内迁,他们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等地。鲜卑族原来生活在东北,后来逐渐南迁,一部分进入了内蒙古南部和山西、河北北部等地。羯族是由中亚地区传入的民族,内迁后主要聚居在山西上党郡一带。氐族和羌族原来生活在西北,内迁后氐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等地,羌族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北部等地。
2. 内迁的原因
一方面,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少数民族。中原地区有着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对于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人口减少,少数民族内迁也有填补中原地区劳动力空缺的因素。
3. 影响
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在经济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汉族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在文化上,少数民族逐渐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但随着少数民族内迁数量的增多,民族矛盾也逐渐凸显,为后来西晋的灭亡和十六国局面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关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填空题:
一、西晋建立相关(5题)
1. 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他于(266年)代魏称帝,国号晋。
2.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定都在(洛阳)。
3. 西晋能够建立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司马氏)在曹魏后期逐步掌握了军政大权。
4. 西晋建立前,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政权的大权。
5. 司马炎在统一全国之前,首先灭掉的是(蜀汉)政权,时间是(263年)。
二、西晋统一相关(5题)
1. 西晋灭掉(东吴)政权后实现了全国统一,灭吴的时间是(280年)。
2. 西晋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其中在经济上实行(占田制)。
3. 西晋统一后社会出现的短暂繁荣景象被称为(太康之治)。
4. 西晋在军事上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大封同姓诸王,后来这些同姓诸王势力强大,逐渐演变成(八王之乱)的局面。
5. 西晋统一后,其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
三、西晋灭亡相关(5题)
1. 西晋末年,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内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
2. 直接导致西晋灭亡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其首领(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
3. 西晋灭亡的时间是(316年),末代皇帝是(晋愍帝)。
4. 西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政治腐败。
5. 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时期,史称(东晋十六国)时期。
四、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民族融合相关(5题)
1.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五个少数民族内迁最为典型,史称“五胡内迁”。
2. 内迁各族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
3. 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在文化方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和(典章制度)等。
4. 汉族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元素,例如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等在汉族地区得到传播。
5.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他们逐渐改变原来的游牧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