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14课: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的原因

1. 战时经济基础与战争红利

雄厚的战时经济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本土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相反,战争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美国的汽车工厂转而生产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钢铁、石油等工业部门也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这种大规模的军工生产不仅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还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战争红利: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最大的赢家。美国通过战争出口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获取了巨额的利润。同时,美国还从战败国获取了许多利益,如德国的部分技术专利和科学家等资源,为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主要推动者。在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例如,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一发明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使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原子能技术的应用不仅用于军事目的,还在民用能源领域得到发展,如核电站的建设等。航天技术方面,美国实施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带动了相关产业如航空航天材料、电子通信等的发展。这些新兴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生产力。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经济。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投资。例如,政府投资修建高速公路,这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建筑、水泥、钢铁等的发展。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增长。同时,政府还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实施福利政策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 广阔的国际市场

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使得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扶持日本等方式,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例如,美国的商品可以大量出口到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同时美国还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生产,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

(二)发展的影响

1. 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变化: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农业和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技术等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内部也出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转移。例如,底特律的汽车产业虽然仍然重要,但信息技术产业在硅谷等地蓬勃发展,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社会生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汽车、电视、冰箱等耐用消费品逐渐普及,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同时,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水平也有所提高,美国进入了所谓的“丰裕社会”。然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

2.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确立了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美国的经济模式、金融体系和贸易规则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美国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等机制推动自由贸易,但也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制裁等操作。

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经济实力的强大为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霸权提供了支撑。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同盟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政治意图,对苏联进行冷战对峙,在欧洲、亚洲等地建立军事基地,影响国际事务的发展方向。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一)崛起的原因

1. 美国的扶持

二战后,美国出于冷战的战略需要,对日本进行了大力扶持。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帮助日本建立了现代政治制度。在经济上,美国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如提供物资、技术和资金等。例如,美国向日本提供了粮食援助,缓解了日本战后的粮食危机。同时,美国还为日本提供了技术转让,使日本能够迅速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

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将日本作为军事后勤基地,大量的军事订单涌入日本。这些军事订单为日本的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生产任务,促进了日本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例如,日本的汽车、机械制造等企业通过生产军事物资和零部件,积累了资金和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

2. 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战后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大力投资教育事业。日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教育普及率高。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例如,日本的职业技术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在生产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还积极吸引海外人才,鼓励本国人才出国留学深造。留学人员回国后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日本科技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引进技术与创新

日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20世纪50 - 70年代,日本几乎引进了全世界半个世纪以来开发的全部先进技术。日本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例如,日本的汽车企业在引进美国汽车生产技术后,通过改进发动机技术、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舒适性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日本企业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日本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索尼、松下等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在电子、电器等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如索尼公司的随身听等产品引领了消费电子潮流。

4. 政府的宏观调控

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计划,如“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这些计划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和领域配置。例如,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重点扶持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产业,为后续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府还通过产业政策对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对新兴产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对夕阳产业进行调整和转型。例如,在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政府通过政策支持,使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

(二)崛起的影响

1. 对日本国内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转变:日本从一个战败后的废墟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经济结构从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重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例如,丰田、本田等汽车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索尼、松下等电子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社会的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的社会实现了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住房条件、医疗保健、教育水平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日本的文化产业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如动漫、音乐等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日本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生产,形成了庞大的跨国公司网络。例如,日本的汽车企业在全球建立了众多的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一方面在经济上与亚洲国家有广泛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方面也存在矛盾。

历史基础

九下第14课: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