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原始农耕时期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河姆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1. 生活地点与时间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

2. 居住房屋

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房屋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可饲养家畜等。干栏式建筑适应了长江流域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具有防潮、防虫蛇等优点。

3. 农业生产

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表明当时的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从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向农耕为主转变。

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他们使用骨耜等工具进行耕种。骨耜是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加工而成,形状类似于现代的铲子,这种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4. 畜牧业和手工业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在手工业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等技艺。河姆渡的陶器以黑陶为主,造型多样,有的陶器上还刻有精美的花纹。

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1. 生活地点与时间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

2. 居住房屋

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种房屋是在地下挖一个圆形的坑,然后在坑的周围用泥土和树枝等搭建屋顶,屋内地面中间有一个灶坑。半地穴式房屋适应了黄河流域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具有保暖的作用。

3. 农业生产

半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也就是小米,这一发现表明黄河流域是粟的起源地之一。他们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比较多样,如石斧、石铲等,这些石器工具帮助他们开垦土地、种植和收割农作物。

4. 畜牧业和手工业

半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在手工业方面,半坡人的陶器制作非常有特色,他们制作的彩陶十分精美。彩陶上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如人面鱼纹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可能蕴含着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或生活场景等意义。此外,半坡人还掌握了纺织技术,能够制作出简单的麻织品

三、原始农耕生活的意义

1. 原始农耕生活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2. 这种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促使人们定居下来,形成了早期的村落。村落的形成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合作,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使人口逐渐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填空题:

一、河姆渡居民相关

1.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2. 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这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3. 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通风防潮)。

4. 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5. 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二、半坡居民相关

6.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7. 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这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地区之一。

8.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种房屋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9. 半坡居民会饲养(猪、狗)等家畜。

10. 半坡居民制作陶器的典型代表是(彩陶),上面绘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三、综合类

11.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处于(新石器)时代。

12.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过着(定居)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原始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13. 半坡居民的陶器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艺术)价值。

14. 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建筑的建造材料主要有(木材)和(茅草)等。

15. 半坡居民遗址中发现的尖底瓶是一种(汲水)工具。

16.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半坡居民的生活区域气候(干燥寒冷),这种气候差异影响了他们的(房屋建筑形式和农作物种植种类)。

17.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原始农耕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大多是(磨制石器)。

18. 半坡居民会用()纺织麻布,河姆渡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编织)技术。

19.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表明人类社会已经从(采集狩猎)时代向(农业生产)时代转变。

20. 半坡居民的房屋入口多设置成(斜坡式),方便出入。

历史基础

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