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一)革命的背景

1. 社会等级制度的矛盾

18世纪的法国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教士和贵族是特权等级,他们不缴纳赋税,却享受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教士通过什一税等方式剥削农民,贵族则拥有众多的庄园和农奴。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资产阶级等广大民众,他们承担着繁重的赋税,深受压迫。例如,农民除了向地主缴纳地租外,还要向国家缴纳各种赋税,生活困苦不堪。

2. 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

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伏尔泰倡导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卢梭提出“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以权力制衡权力。这些思想在法国民众中广泛传播,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激发了人们反抗封建统治的意识。

3.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财政危机

18世纪,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商业贸易繁荣。然而,法国的封建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连年的战争和王室的奢侈挥霍,法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例如,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国债高达45亿里弗尔,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国王试图增加赋税,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革命的经过

1. 革命的导火索 - 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

由于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意图对第三等级增加赋税。三级会议中,第三等级代表的要求遭到特权等级的拒绝。第三等级代表于是宣布自己代表全体国民,单独组成国民议会(后改为制宪议会),这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2. 革命的爆发与发展

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是封建统治的象征,它被用作关押政治犯的监狱。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标志性事件宣告了法国大革命的正式爆发。此后,革命浪潮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封建地主的压迫,夺取土地。

《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对法国及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各宾派专政(1793 - 1794年):随着革命的发展,法国国内的政治斗争日益激烈。雅各宾派在1793年掌握政权,在罗伯斯庇尔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他们实行恐怖统治,严厉打击封建势力和反革命分子,稳定了革命的局势。但同时,这种恐怖统治也造成了许多无辜者的伤亡,引起了一些争议。

3. 热月政变(1794年7月)与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

1794年7月,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的统治被推翻。热月党人成立督政府,建立了代表大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权。

(三)革命的影响

1. 对法国的影响

政治方面: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同时,法国大革命也为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此后法国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社会方面: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封建贵族和教士的特权被取消,新兴资产阶级的地位得到提升。农民获得了土地,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法国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思想方面: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这些思想深入人心,不仅影响了法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对世界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成功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榜样和借鉴。例如,它激励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许多拉美国家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同时,法国大革命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主运动的发展,促使更多国家的人民开始思考和追求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二、拿破仑帝国

(一)拿破仑上台的背景

1. 督政府统治的危机

督政府时期,法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经济混乱,物价飞涨,王党势力妄图复辟,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国外,欧洲反法同盟多次对法国发动战争,法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稳定局势。

2. 拿破仑的崛起

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崭露头角。他在军事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在意大利战役等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赢得了法国人民的赞誉和士兵的拥护。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执政府,自己担任第一执政。

(二)拿破仑的统治措施

1. 对内政策

政治方面: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对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民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方面: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他整顿财政,建立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这些措施使法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稳定了国内的经济秩序。

教育方面:拿破仑重视教育,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等教育机构,为法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提高了法国的文化素质。

2. 对外政策

拿破仑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他率领法国军队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将法国的影响力扩展到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他的军事征服一方面扩大了法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另一方面也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如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被征服地区有所传播。但是,他的对外征服也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强烈抵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三)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1. 帝国的建立(1804年)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称帝标志着法国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但他仍然保留了一些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如《拿破仑法典》的继续实施等。

2. 对外战争与帝国的扩张

在帝国建立后,拿破仑继续对外战争。他的军队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先后征服了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他将自己的亲属和亲信派往被征服地区担任统治者,建立了一系列附属国和卫星国。

3. 帝国的覆灭(1814 - 1815年)

拿破仑的对外征服引起了欧洲各国的联合抵抗。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这是他军事生涯的转折点。此后,反法同盟多次对法国发动进攻,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法国,重新掌权,但不久后在滑铁卢战役中再次被击败,最终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覆灭。

(四)拿破仑的历史评价

1. 积极方面

巩固革命成果:拿破仑通过颁布《拿破仑法典》等措施,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经济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统治地位。

传播革命思想:他的对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变革。

促进欧洲一体化:拿破仑的征服战争打破了欧洲各国原有的封建割据局面,促进了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消极方面

侵略性:他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

独裁统治:拿破仑称帝建立帝国,实行独裁统治,这与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

历史基础

九上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