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的背景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
1. 经济发展
16世纪到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农业方面,圈地运动盛行。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这些土地被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占有,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农场和牧场,如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增加,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
在手工业方面,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化。例如,纺织业中的毛纺织业最为发达,从羊毛的梳理、纺线到织布等环节都有专门的工人负责,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英国的呢绒等手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出口量不断增加。
2. 阶级关系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壮大。新兴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工商业资产阶级,他们通过商业贸易和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财富。新贵族则是通过圈地运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与传统的封建贵族在经济利益和政治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他们都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权力,以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封建统治的危机
1.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实行专制统治,他们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国王只对上帝负责,不需要对议会负责。例如,詹姆士一世经常与议会发生冲突,他不经议会同意就强行征税,还随意解散议会,这严重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查理一世在位期间,专制统治更加严重。他继续强行征税,并且在宗教政策上也与议会存在严重分歧。他支持英国国教中的保守势力,迫害清教徒,而清教徒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这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2. 财政危机
斯图亚特王朝由于战争等原因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例如,查理一世为了筹集资金镇压苏格兰人民的起义,不得不重新召开议会,企图让议会同意他征税。但议会借此机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双方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二、革命的经过
(一)革命的导火索 - 苏格兰人民起义(1637 - 1640年)
1. 起义原因
查理一世在苏格兰强制推行英国国教,这引起了苏格兰人民,特别是苏格兰长老会派的强烈不满。苏格兰长老会是苏格兰的主要宗教派别,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教会组织体系,查理一世的宗教政策严重侵犯了他们的宗教权益。
2. 起义影响
为了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查理一世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他重新召开议会,企图征税。但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利用这个机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这就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革命的开始与发展
1. 议会斗争(1640 - 1642年)
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被称为“长期议会”。长期议会一开始就对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通过了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案。例如,议会处死了查理一世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这表明议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同时,议会还要求控制国家的财政大权,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税等。
2. 内战爆发(1642 - 1646年)
1642年,查理一世无法忍受议会的限制,率领王党军队向议会军发动进攻,内战爆发。内战初期,议会军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有效的军事战略,处于劣势。但后来,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新模范军”崛起。克伦威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按照清教徒的标准严格训练军队,新模范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1646年,议会军取得了内战的胜利,查理一世被俘。
3. 共和国时期(1649 - 1660年)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在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他对内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地派的运动。平等派要求政治上的平等权利,掘地派则主张土地公有,这些运动都对当时的政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克伦威尔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如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服战争,他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英国的统治,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三)封建王朝的复辟(1660 - 1688年)
1. 复辟原因
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国内出现了政治动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来发展经济,他们认为封建王朝的复辟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当时的英国社会中,一些保守势力仍然怀念君主制,他们支持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2. 复辟后的统治
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复辟。查理二世复辟后,开始对革命党人进行报复,他恢复了许多封建专制制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部分利益。例如,他颁布了《航海条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英国的商业利益。1685年,詹姆士二世继位,他是一个天主教徒,他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这引起了英国国教教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反对。
(四)光荣革命(1688年)
1. 革命原因
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的企图,严重威胁到了英国国教的地位,也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担心天主教的复辟会导致封建专制的加强,因为天主教在当时被认为与封建专制统治联系紧密。
2. 革命过程与结果
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来英国继承王位。威廉率领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这次政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因此被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三、革命的影响
(一)对英国的影响
1. 政治方面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等重要权力。这种政治体制为英国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避免了专制统治的复辟,也为英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政治基础。
2. 经济方面
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后,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例如,他们鼓励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圈地运动,促进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之一。
3. 社会方面
革命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地位得到巩固,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社会风气逐渐向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
(二)对世界的影响
1. 政治制度示范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制度的范例。许多国家在进行政治变革时,借鉴了英国的经验,如日本、德国等国家在近代化进程中都受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 思想文化传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随着英国的对外扩张和文化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激发了其他国家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