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1.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阶级壮大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例如,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已达200万人左右。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倡导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礼教和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一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环境。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人民的反抗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军阀割据混战。他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列强,出卖国家主权。例如,军阀政府不断增加赋税,搜刮民脂民膏,导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人民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极为不满,不断进行反抗斗争,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人民渴望有一个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来领导革命,改变现状。
(二)国际背景
1.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曙光和希望,开始思考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让中国的革命者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行性,激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榜样力量。
2. 一战后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就是典型的例子,这进一步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也让中国人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如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兴起,也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国际大环境的支持。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
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外,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也积极投身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中。他们通过创办刊物、组织社团等方式,如《新青年》杂志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他们创办夜校、工人俱乐部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例如,邓中夏到长辛店向铁路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建立起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
(二)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如前文所述,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阶级集中在大城市和一些工业部门,如上海、广州等地的纺织厂、造船厂等。他们具有高度的集中性,便于组织和发动革命斗争。而且工人阶级遭受的压迫最为沉重,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2. 工人运动的发展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此后,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例如,1920年开始,各地工人罢工斗争此起彼伏,工人阶级在罢工中提出了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等要求。这些工人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力量的支撑。
(三)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1.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到了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它积极联络各地的共产主义者,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随后,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早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如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等,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 早期组织的活动与作用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创办刊物、举办工人学校等方式,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例如,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共产党》月刊,介绍共产党的基本知识和共产国际的情况。同时,各地早期组织还积极筹备建党工作,就党的纲领、章程等进行讨论和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共一大的召开
1. 会议的筹备与代表的产生
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积极筹备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各地早期组织选派了13名代表参加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这些代表中有毛泽东、何叔衡等来自长沙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等来自武汉的代表等。由于受到租界巡捕的干扰,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
2. 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大会还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它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伟大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早期活动
(一)领导工人运动
1.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1922 - 1923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例如,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高潮的起点,1922年1月开始,香港海员为了反抗英国资本家的压迫,要求增加工资,举行了大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56天,最终取得了胜利。随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也相继爆发。这些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作用。
2.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及其教训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然而,这次罢工遭到了北洋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这次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一教训为后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