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16课: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一)印度的独立

1. 独立背景

英国殖民统治的压迫:英国对印度长达近200年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遭受了残酷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种族歧视。印度经济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传统的印度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政治上,印度人民被剥夺了基本的政治权利,处于无权地位。

民族意识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印度的知识分子受西方民主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开始倡导民族独立和解放。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逐渐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通过宣传和组织活动,唤起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国际形势的推动: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英国在二战后国力衰退,难以维持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2. 独立过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这一运动采取抵制英国货、抵制英国法庭、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的机器纺织等非暴力手段,动员了印度广大民众参与到民族独立运动中来。

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按照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这一过程伴随着大规模的教派冲突和人口迁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独立后的发展

政治方面:印度独立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印度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建立了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政治体制。然而,印度也面临着一些政治挑战,如种姓制度的残留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地方分离主义倾向等。

经济方面:印度在独立后开始了经济建设。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如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国营企业、推动工业化进程等。印度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农业方面,通过绿色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在工业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在软件等新兴产业方面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出口国之一。

二、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北非国家的独立

1. 埃及的独立

独立背景:埃及在一战后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对埃及进行了全面的殖民统治,控制着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埃及的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极为不满,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初,埃及的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崛起,成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力量。

独立过程:1918年,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埃及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成立了华夫脱党,主张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要求英国承认埃及独立。1919年,华夫脱党向英国提出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埃及人民纷纷响应,举行罢工、罢课、罢市等活动。1922年,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英国仍然保留了在埃及的一些特权,如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等。后来,埃及人民继续斗争,在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革命后,埃及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2.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独立背景:阿尔及利亚自1830年起被法国殖民统治。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政策,大量掠夺阿尔及利亚的土地、资源,对阿尔及利亚人民进行种族歧视和压迫。阿尔及利亚人民长期遭受着贫困、饥饿和不公正待遇,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独立过程: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斗争经历了长期而艰苦的过程。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发动了武装起义,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民族解放战争。阿尔及利亚人民在山区、农村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与法国殖民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1962年,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独立

1. “非洲年”

20世纪60年代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时期,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这一时期,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二战后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殖民国家实力的削弱以及国际社会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等。

2. 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

种族隔离制度:南非在白人种族主义者统治下,长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这种制度将南非人民按照种族划分为不同等级,黑人遭受着严重的歧视和压迫,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黑人被限制在特定的居住区域,不能与白人享有同等的教育、就业机会等。

废除过程:南非人民在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等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的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国际社会也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谴责和制裁。1990年,南非当局解除了对非国大等反种族隔离组织的禁令,释放了纳尔逊·曼德拉等政治犯。1994年,南非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非国大获胜,纳尔逊·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彻底废除。

三、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一)古巴革命

1. 革命背景

美国的控制与剥削: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和剥削之下。美国在古巴拥有大量的经济利益,控制着古巴的蔗糖、烟草等主要产业。古巴的经济结构畸形发展,严重依赖美国市场,而古巴人民却生活在贫困之中。

独裁统治与社会矛盾:古巴在革命前处于巴蒂斯塔独裁统治之下。巴蒂斯塔政权贪污腐败、镇压人民,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广大人民群众对独裁统治和社会现状极为不满,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 革命过程

1953年,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革命力量发动了对蒙卡达兵营的袭击,揭开了古巴革命的序幕。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力量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了革命政权。

3. 革命后的发展

政治方面: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古巴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古巴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古巴在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美国的干涉和封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经济方面:古巴在革命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化运动等经济改革。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有化运动将美国在古巴的企业收归国有,建立了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古巴在医疗、教育等社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古巴的医疗体系覆盖全民,教育普及程度高。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家的独立打破了殖民统治的枷锁,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但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历史基础

九下第16课:亚非拉的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