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1. 契丹族的兴起
契丹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隋唐时期,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逐水草而居。契丹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例如他们擅长骑射,骑兵非常勇猛。
2. 辽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阿保机是一位很有远见和才能的领导者,他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任用汉族谋士,发展农业和手工业。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来改国号为辽。辽以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为都城。
(二)北宋的建立与宋辽关系
1. 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他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 宋辽关系
宋辽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在北宋初期,辽军经常南下骚扰北宋边境,掠夺人口和财物。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北宋曾多次对辽用兵,但结果大多是失败的。例如,宋太宗时期的高粱河之战,宋军大败。后来,宋辽之间开始了长期的战争与和谈交替的局面。
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今河南濮阳)。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打退了辽军。之后,双方于1005年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辽朝皇帝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在边境开展互市贸易。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边境互市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也有利于民族融合。
(三)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
1. 党项族的兴起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唐朝时,党项族受到吐蕃的压迫,请求内迁。党项族在唐朝的支持下,逐渐发展起来。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同时也有一定的农业生产。
2. 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元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统治者,他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并且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西夏建立后,与北宋之间也发生了多次战争。
(四)宋夏关系
1. 战争与和谈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多次向北宋边境发动进攻。西夏军队虽然人数较少,但战斗力很强,他们在战争中常常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北宋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损失惨重。经过多年的战争,双方都意识到继续打下去对彼此都没有好处。于是,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双方在边境开展贸易。宋夏和议后,双方边境贸易兴旺,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与金的建立
1.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渔猎生活。辽代时,女真族受辽的控制。11世纪末,女真族中的完颜部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女真各部。
2. 金的建立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阿骨打在位期间,领导女真族反抗辽的统治。金国建立后,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他们的骑兵战斗力极强,武器装备也比较先进。
(二)金灭辽与北宋
1. 金灭辽
金国建立后,与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由于辽后期统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加上金国军队士气高昂,作战勇猛,所以在1125年,金灭辽。
2. 金灭北宋
金灭辽后,随即把矛头指向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员、官员和百姓,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三)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关系
1. 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南宋建立初期,面临着金军的强大压力。
2. 宋金关系
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也是战争与和谈交织。南宋初期,岳飞等将领率领宋军进行了英勇的抗金斗争。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多次取得胜利,例如郾城大捷,岳家军大破金军的主力骑兵。但是,宋高宗和秦桧等主和派却害怕岳飞等将领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在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和议规定:南宋向金称臣;南宋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 - 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此后,南宋偏安江南,虽然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始终未能恢复北方的领土。
三、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与影响
(一)特点
1. 政治格局多元化
在这个时代,多个民族政权同时存在,如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等。这些政权在政治制度、统治方式等方面各有特色。例如,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南面官管理汉族地区事务,北面官管理契丹族等少数民族事务;西夏建立了一套模仿唐宋的政治制度;南宋则延续了北宋的大部分政治制度。
2. 军事竞争激烈
各民族政权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经常发生战争。战争促使各个政权不断发展军事力量,改进军事技术。例如,女真族的骑兵战术在战争中不断完善,而北宋为了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也加强了城防建设,如火器的制造和使用在北宋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
3. 民族融合加速
尽管各民族政权之间存在战争,但和平交往也从未间断。通过边境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方式,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例如,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的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同时汉族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如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等在汉族地区得到传播。
(二)影响
1. 经济文化交流广泛
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在边境地区,互市贸易非常繁荣。北宋与辽、西夏之间,南宋与金之间的贸易,使得各地的特产得以流通。例如,北宋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大量出口到辽和西夏,而辽的马匹、西夏的青白盐等也进入北宋市场。在文化方面,汉族的儒家文化、科举制度等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丰富了汉族文化的内涵。
2. 为统一奠定基础
这一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为后来元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使得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认同感逐渐增强,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填空题:
1. 辽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他统一契丹各部后,于(916)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2. 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
3. 宋辽之间签订的盟约是(澶渊之盟),该盟约签订于(1005)年。
4.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其建立者是(元昊),西夏于(1038)年建国。
5. 西夏的都城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6. 辽与西夏在政治制度上都采取了(蕃汉分治)的政策。
7. 宋夏之间时战时和,双方议和后,宋朝给西夏(岁币)。
8. 金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9. 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
10. 北宋灭亡的事件被称为(靖康之变),发生于(1127)年。
11. 南宋的建立者是(赵构),南宋建立于(1127)年,都城在(临安)(今杭州)。
12.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取得了(郾城大捷)等胜利。
13. 宋金议和后,双方以(淮水 - 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
14.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15. 在辽宋夏金时期,(榷场)是各政权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
16. 辽代的(契丹文字)是根据汉字创制的。
17. 西夏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18. 金世宗在位期间,提倡(女真旧俗),也吸收了中原地区的文化。
19.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实行(更戍法),导致兵将分离。
20. 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