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一)册封制度

1. 册封达赖喇嘛

清朝初期,西藏地区的宗教领袖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统一西藏各教派、稳定西藏局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653年,顺治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赐金册、金印。这一册封确立了达赖喇嘛在西藏宗教界的领袖地位,同时也表明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拥有管辖权。

2.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在西藏的影响力也很大。1713年,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赐金册、金印。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这一制度成为清朝管理西藏宗教事务、巩固对西藏统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册封,清朝中央政府将西藏的宗教领袖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体系之中,利用宗教来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

(二)设置驻藏大臣

1. 驻藏大臣的设立

1727年,雍正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参与西藏地方事务的管理。驻藏大臣的职责包括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管理西藏的财政、军事等事务。例如,驻藏大臣有权稽查达赖、班禅及其他西藏高级僧侣的转世灵童的遴选过程,防止地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舞弊行为。

2. 驻藏大臣的权力与作用

驻藏大臣的权力不断扩大。到乾隆时期,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直接管理,使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它有助于防止西藏地方势力的分裂倾向,保障了西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金瓶掣签制度

1. 金瓶掣签制度的建立

为了避免在达赖、班禅等活佛转世灵童的认定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清朝乾隆皇帝时期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放入金瓶中,然后由驻藏大臣等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抽签认定转世灵童。这一制度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宗教事务管理上的权威性,保证了活佛转世制度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2. 金瓶掣签制度的意义

金瓶掣签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事务的管理。它使得达赖、班禅等活佛的转世认定更加公正、透明,减少了地方势力对宗教事务的不当干预,有利于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同时也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

二、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一)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1. 准噶尔部的崛起与叛乱

17世纪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统一了准噶尔部后,野心勃勃,企图兼并其他蒙古部落,进而控制整个蒙古地区。他还与沙俄勾结,不断向东扩张,严重威胁到清朝的边疆安全。1688年,噶尔丹率领军队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各部纷纷南迁,向清朝求救。

2. 清朝的平叛过程

康熙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三次亲征噶尔丹。1690年,康熙帝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击败噶尔丹。1696年,康熙帝再次亲征,在昭莫多之战中又一次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在清军的打击下众叛亲离,1697年,噶尔丹兵败自杀。此后,准噶尔部的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仍不时发生叛乱。乾隆帝时期,继续对准噶尔部进行征讨。1757年,清军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3. 平叛的意义

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治上看,这一行动巩固了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统治,防止了蒙古地区的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从边疆安全角度看,平定叛乱后,清朝的西北边疆得到了巩固,消除了准噶尔部与沙俄勾结对清朝造成的威胁,保障了边疆地区人民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1. 回部与大小和卓叛乱

回部是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18世纪中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他们妄图脱离清朝的统治,建立独立的政权。大小和卓在叛乱过程中,烧杀抢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破坏了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清朝的平叛过程与措施

乾隆帝果断下令平叛。清军在维吾尔族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迅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在平叛过程中,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新疆地区。例如,对于协助清军平叛的维吾尔族上层人物给予奖励,封以王爵等称号,让他们参与新疆地方事务的管理。

3. 平叛的意义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统治。它维护了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保护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促进了新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新疆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三)设置伊犁将军

1. 伊犁将军的设立

1762年,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统辖天山南北两路事务。伊犁将军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伊犁将军的职能与意义

伊犁将军的职能包括管理新疆的军事、民政、财政等事务。他负责保卫新疆地区的安全,防范外部势力的入侵;组织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处理民族事务,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伊犁将军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直接管理,保障了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三、清朝的民族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 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清朝的民族政策具有恩威并施的特点。一方面,清朝通过册封、联姻等手段拉拢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如清朝皇室与蒙古贵族之间的联姻关系非常普遍,这种联姻加强了清朝与蒙古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清朝对于叛乱行为坚决予以镇压,如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的叛乱,以显示中央政府的权威。

2. 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意义

清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上,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加深。在经济上,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往来,边疆地区的资源得到开发,内地的技术和物资输入边疆,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文化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中国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基础

七下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