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

(一)背景

1. 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相继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员人数锐减,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打击。

2. 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必要性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以武装斗争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党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时处于被动挨打局面,血的教训使共产党明白,只有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在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才能挽救革命。

(二)起义经过

1. 起义的策划与领导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在南昌城向国民党军队发起突然攻击。周恩来作为起义的主要领导者,精心策划了起义的各项细节。贺龙率领的部队成为起义的主力之一,叶挺率领的部队在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起义的结果与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南昌城。但由于当时敌强我弱,起义军按照原定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重新发展革命力量。南昌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一)秋收起义

1. 起义背景与目的

在南昌起义之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决定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起义的目的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

2. 起义经过与结果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举行起义。起义军分三路进攻长沙,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遭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果断决策,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起义军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进军。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 选择井冈山的原因

地理因素: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易守难攻。周围群山环绕,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便于红军隐蔽和防御。

群众基础:井冈山地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这里的农民长期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而且当地有一些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活动基础,有利于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敌人统治薄弱:井冈山远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敌人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国民党在这里的统治不够稳固,便于红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发展革命力量。

2. 根据地的创建过程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他领导部队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建立地方武装,如赤卫队等,巩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道路的内涵

(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在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共产党进行残酷的军事镇压。中国共产党要想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发展革命力量,就必须依靠武装力量。红军通过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进行战斗,保卫根据地的安全,打击敌人的进攻。例如,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利用山地地形,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有效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

2.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内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通过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可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从而赢得农民的支持。在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开展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成为革命的坚定拥护者,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 根据地建设

根据地建设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依托。包括建立政权、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在政权建设方面,建立了工农兵民主政权,让广大农民参与到政权管理中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开展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如建立兵工厂、被服厂等,解决根据地的物资供应问题。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校,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宣传革命思想。根据地建设使工农武装割据有了稳定的后方,为长期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 与传统革命道路的区别

传统的革命道路是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在城市发动工人起义,夺取政权。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则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城市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中心,敌人的力量强大,而农村地区敌人统治相对薄弱。中国共产党从农村入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革命力量,最后夺取城市,这种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独特革命道路。

2. 井冈山道路的示范意义

井冈山道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它表明在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中国,通过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可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井冈山道路的开辟,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启发了各地共产党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四、井冈山道路的发展与影响

(一)井冈山道路的发展

1. 根据地的扩展与巩固

井冈山道路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推广,各地纷纷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除了井冈山根据地外,在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地也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如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这些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逐渐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

2. 红军力量的壮大与战略转移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的力量不断壮大。红军通过开展游击战争,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缴获了敌人的武器装备,补充了兵员。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红军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如长征。长征虽然是战略转移,但也是井冈山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红军在长征途中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等工作。

(二)井冈山道路的影响

1. 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壮大。这条道路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沿着这条道路,经过长期的奋斗,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2. 在世界革命史上的意义

在世界革命史上,井冈山道路也具有独特的意义。它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受到井冈山道路的启发,开始思考如何根据本国的国情开展革命斗争,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的成功表明,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统治力量强大的国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也可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历史基础

八上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