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一、杰出的科学家
(一)阿基米德
1. 生平与成就背景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 - 212年)出生于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当时的古希腊在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学者们热衷于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叙拉古是一个文化繁荣、商业发达的城邦,阿基米德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先进的思想和知识。
2. 科学成就
物理学方面
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他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一原理阐述了力与力臂的关系,为机械工程等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例如,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制造出各种省力的工具,如撬棍等。
他还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阿基米德定律。传说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这一定律,当他进入浴盆时,水溢出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从而得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这一定律在船舶制造、物体密度测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数学方面
阿基米德在数学上的贡献巨大。他计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通过将圆内切和外切多边形的方法,得出圆周率在3.1408和3.1429之间,这是当时非常精确的结果。
他还在几何领域有诸多发现,例如他对球体、圆柱体等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如球体体积公式V = (4/3)πr³等。
3. 对后世的影响
阿基米德的科学成就对后世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方法,即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探索科学真理,成为后世科学家遵循的典范。他的物理学和数学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天文学等众多领域,并且启发了后世科学家不断探索自然规律。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杠杆原理被用于起重机等设备的设计;在航海领域,浮力定律有助于船舶的设计和安全航行。
(二)亚里士多德
1. 生平与学术环境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 322年)出生于古希腊的斯塔基拉。他生活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师从柏拉图,受到了当时希腊先进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他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和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
2. 科学与哲学成就
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涵盖了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在形而上学方面,他探讨了事物的本质、存在的意义等基本哲学问题,提出了实体等重要概念。他认为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不变的本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在伦理学方面,他强调道德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而幸福是通过美德的实践来达到的。他对各种美德进行了分析,如勇敢、节制、智慧等,认为人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践行这些美德。
科学方面
在生物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生物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之一。他通过观察大量的动植物,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动物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等。他还对生物的生长、繁殖、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理论。
在物理学方面,他虽然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如他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但他的研究也为后来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对物体的运动、空间、时间等概念进行了探讨,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3. 对后世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之作,后世的哲学家如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近代的哲学家等都对他的思想进行了研究、批判和继承。他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对后世科学有重要意义。在中世纪,他的科学著作被视为权威,虽然其中一些错误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但他的分类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著名的建筑
(一)麦加大清真寺
1. 建筑背景与宗教意义
麦加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穆罕默德在此诞生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麦加大清真寺的建造与伊斯兰教的发展紧密相连,它是穆斯林礼拜的中心场所,也是伊斯兰教教义、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象征。
2. 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麦加大清真寺占地面积广阔,可以容纳大量的穆斯林进行礼拜。它的建筑主体包括禁寺、克尔白等重要部分。禁寺环绕着克尔白,周围有众多的回廊、庭院等建筑结构。
克尔白:克尔白是麦加大清真寺的核心建筑,是一座方形的石殿。它被认为是真主安拉的房子,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时的朝向。克尔白的墙壁由黑色的石头和大理石等材料建造而成,其中一块黑色陨石被镶嵌在克尔白的东南角,被视为圣物。
建筑装饰:清真寺的建筑装饰精美,采用了阿拉伯传统的几何图案、书法艺术等进行装饰。清真寺的墙壁、柱子、穹顶等部位都布满了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这些装饰图案以《古兰经》经文、花卉、几何图形等为主要元素,体现了伊斯兰教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巴黎圣母院
1. 建筑背景与历史意义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岛上,始建于1163年,历经180多年建成。它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见证了法国的历史变迁和天主教在法国的发展。巴黎在中世纪是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巴黎圣母院的建造体现了当时法国的建筑水平和宗教信仰的繁荣。
2. 建筑特色
哥特式风格:巴黎圣母院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和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尖塔直插云霄,给人一种向上的升腾感,象征着对上帝的崇敬。彩色玻璃窗上绘有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的图案,当阳光透过玻璃窗时,室内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影效果,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宗教氛围。
结构精巧: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在巴黎圣母院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它采用了飞扶壁技术,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担建筑物的重量,使得教堂能够建造得更高、更宽敞。教堂内部空间宽敞,拱顶结构复杂而精美,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
雕塑与装饰:巴黎圣母院的外部和内部都有大量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以宗教人物、圣经故事为主题,如大门上的“最后的审判”等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宗教场景。教堂内部的装饰也十分华丽,墙壁、柱子等部位都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展现了中世纪法国的艺术水准。
三、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一)《天方夜谭》
1. 创作背景与来源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它的创作背景与阿拉伯帝国的繁荣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阿拉伯帝国在其鼎盛时期,地域辽阔,文化多元。帝国境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相互融合、改编,逐渐形成了《天方夜谭》。这些故事来源广泛,包括波斯、印度、埃及等地的民间传说,经过阿拉伯人的加工和整理,成为了一部富有阿拉伯特色的文学作品。
2. 故事内容与文学价值
故事内容:《天方夜谭》包含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旅行记》等。这些故事涵盖了爱情、冒险、魔法、智慧等多个主题。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讲述了阿里巴巴发现了强盗的宝藏并通过智慧战胜强盗的故事;《辛巴达航海旅行记》则讲述了辛巴达七次航海冒险的传奇经历。
文学价值:《天方夜谭》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丰富的想象力、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读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阿里巴巴的机智、辛巴达的勇敢等。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框架式结构,即通过一个大的故事框架将众多小故事串联起来,这种结构增加了故事的连贯性和趣味性。同时,《天方夜谭》也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阿拉伯文化的重要资料。
(二)古希腊雕塑
1. 艺术背景与发展历程
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与古希腊的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古希腊是一个重视人体美的社会,他们认为人体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都促进了对人体美的崇尚。古希腊雕塑艺术经历了从早期的古朴风格到古典风格再到希腊化风格的发展历程。
2. 艺术特色与代表作品
艺术特色:古希腊雕塑注重人体的比例、线条和动态,力求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力量感。雕塑家们通过对人体结构的深入研究,使雕塑作品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同时,古希腊雕塑也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代表作品:《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经典之作。这件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运动员掷铁饼前的瞬间动作。运动员身体前倾,肌肉紧绷,展现出即将爆发的力量感。作品的人体比例完美,线条流畅,充分体现了古希腊雕塑对人体美的追求。另一件著名作品《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以其优雅的姿态、柔和的线条和完美的比例展现了女性的柔美。这件作品虽然双臂残缺,但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