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的背景
1. 内部因素
社会矛盾激化: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前,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悬殊,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而平民则生活困苦。例如,部民制下的部民,他们在经济上受到贵族的残酷剥削,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部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统治阶层的需求:当时日本的苏我氏家族专权,天皇大权旁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天皇和一些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这种局面,重新确立天皇的权威,巩固统治。
2. 外部因素
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中国的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日本积极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带回了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产技术等。例如,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将中国的典章制度、儒家思想、佛教文化等传入日本,这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的范例。
(二)大化改新的内容
1. 政治方面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大化改新效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等行政机构。天皇是最高统治者,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废除世袭制:改革之前,日本的官职多为世袭,大化改新后实行了以才选官的制度,这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参与国家管理,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 经济方面
土地制度改革:废除部民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六年一班,公民向国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这一改革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赋税制度改革:实行租庸调制,农民需要向国家交纳谷物(租)、布帛(庸)和力役(调)。这种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规范了农民的赋税义务。
(三)大化改新的影响
1. 社会性质转变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封建制度,原有的部民制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取代,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文化发展
随着大化改新的进行,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汉字、儒学、佛教等在中国已经成熟的文化成果在日本广泛传播,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例如,日本的文字在汉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对日本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也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方面。
3. 国家发展
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繁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得国家能够更有效地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如修建水利工程、道路等,这对日本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1. 背景
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6世纪末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社会动荡不安。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牧场和财富,经常发生战争。商业衰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半岛上的居民大多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物,缺乏统一的宗教信仰,这也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外部压力:阿拉伯半岛处于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范围边缘,经常受到外部势力的侵扰。这种外部压力促使阿拉伯半岛的人民渴望统一,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来抵御外敌。
2.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40岁左右开始宣称自己受到安拉的启示,开始传播伊斯兰教。他倡导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穆罕默德的教义得到了一些人的响应,他们成为最早的穆斯林。伊斯兰教的教义包括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等基本信条,这些教义对规范信徒的行为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 麦加时期(610 - 622年)
在麦加时期,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但遭到了麦加贵族的反对。因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威胁到了麦加贵族的经济利益,他们靠管理克尔白神庙和控制商业贸易获取巨额财富,而伊斯兰教倡导的平等和一神论与他们的利益相悖。尽管面临重重困难,穆罕默德还是在麦加逐渐发展了一批信徒。
2. 麦地那时期(622 - 632年)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这一事件被称为“希吉拉”,是伊斯兰教历的元年。在麦地那,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他组织军队,与麦加贵族进行斗争,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制定《麦地那宪章》,协调各部落之间的关系,促进了麦地那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经过多年的战争,穆罕默德最终征服了麦加。
穆罕默德征服麦加后,伊斯兰教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半岛上的各个部落纷纷皈依伊斯兰教,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实现了统一。
(三)阿拉伯国家的扩张与发展
1. 扩张原因
宗教动力:伊斯兰教的教义鼓励信徒进行圣战,传播伊斯兰教。穆斯林相信,通过圣战可以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信仰安拉,这成为阿拉伯国家扩张的宗教动力。
经济利益:阿拉伯半岛资源相对匮乏,而周边地区如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上有丰富的资源和繁荣的商业。阿拉伯人渴望通过扩张获取更多的财富、土地和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2. 扩张过程
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被称为哈里发。哈里发们率领阿拉伯军队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在东边,阿拉伯军队征服了波斯帝国,占领了伊拉克、伊朗等地;在西边,他们越过红海,占领了埃及、北非等地,还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占领了西班牙的部分地区。
阿拉伯国家的扩张持续了几个世纪,形成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在这个过程中,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了所征服的地区,同时也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果,如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地的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阿拉伯国家建立的意义
1. 宗教传播与文化交流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使得伊斯兰教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仅影响了阿拉伯半岛和周边地区的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还传播到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同时,阿拉伯国家在扩张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文化成果,如希腊的哲学、科学,印度的数学、医学等,并且将这些文化成果传播到其他地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政治和经济发展
在政治上,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政权,结束了阿拉伯半岛长期的分裂局面。这一统一的政权为阿拉伯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在经济上,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促进了贸易的发展,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他们将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商品运往西方,将西方的玻璃、金银等物品运往东方,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同时,阿拉伯帝国在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推广新的农作物品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