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一)象形文字

1. 起源与发展

象形文字起源于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它是一种用图形表示事物的文字,例如用一个圆圈中间加一点表示太阳,用波浪线表示水等。这种文字最初是刻在石头、陶器等物体上,后来也写在纸草上。纸草是古埃及人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是用尼罗河中的纸草茎制成的。

象形文字在古埃及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象形文字的图形逐渐简化,并且出现了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表意符号用来表示抽象的概念,表音符号则用来表示语音。这使得象形文字能够表达更加复杂的思想和语言。

2. 用途与意义

在古埃及,象形文字被广泛应用于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宗教方面,象形文字被用来书写宗教文献,如《亡灵书》,这是古埃及人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包含了对死者的祈祷、咒语等内容。在政治方面,法老的诏令、官方文件等都是用象形文字书写的。在文化方面,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学、历史等记录的重要工具,它帮助后人了解古埃及的社会、文化、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二)楔形文字

1. 起源与发展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大约在公元前3500 - 3000年之间出现。它是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刻写而成的,笔画呈楔形,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的过程。最初,它是简单的图画文字,用来表示具体的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表意符号逐渐增加,能够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后来,又出现了表音符号,使文字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苏美尔人之后,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都继承和发展了楔形文字,使其成为古代两河流域通用的文字。

2. 用途与意义

楔形文字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方面,它被用来记录商业交易,如买卖契约、货物清单等。在政治方面,国王的法令、官方文件等都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在文化方面,楔形文字被用于创作史诗、神话、宗教文献等。例如,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用楔形文字记录的,这部史诗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之一,它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三)腓尼基字母文字

1. 起源与发展

腓尼基字母文字大约起源于公元前1500 - 1000年之间,是由腓尼基人创造的。腓尼基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一个民族,他们善于航海和经商。腓尼基字母文字是在吸收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腓尼基字母文字共有22个字母,这些字母都是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它的字母形状简单,便于书写和记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现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后来,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元音字母,创造了希腊字母文字,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文字,而现代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大多都是由拉丁字母文字演变而来的。

2. 用途与意义

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现对世界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简单性和易传播性使得它在古代地中海地区广泛传播。腓尼基人在航海和经商的过程中,将字母文字传播到了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它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

二、世界三大宗教

(一)佛教

1. 创立背景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处于种姓制度的严格统治之下。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界限分明,不能通婚,职业世袭。婆罗门作为最高等级,掌握着宗教和文化的特权,刹帝利是军事和政治贵族,吠舍是普通劳动者,首陀罗是被压迫的奴隶阶层。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同时,古代印度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哲学思想和宗教观念相互碰撞。在这种背景下,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2. 教义与传播

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认为人生充满了各种痛苦,如生、老、病、死等;集谛指出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和贪嗔痴等烦恼;灭谛主张通过消除欲望和烦恼来达到解脱痛苦的境界,即涅槃;道谛则是指达到涅槃的方法,如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外,佛教还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的不平等。

传播:佛教在创立后,首先在印度本土传播。阿育王时期(公元前268 - 232年),佛教得到了大力弘扬,阿育王派遣使者到印度各地以及周边国家传播佛教教义。佛教逐渐向亚洲其他地区传播,大致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两条路线。北传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南传佛教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在传播过程中,佛教与当地的文化、宗教、社会等因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佛教流派。

(二)基督教

1. 创立背景

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罗马帝国的统治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压迫,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犹太民族渴望有一位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

同时,犹太教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和思想斗争。在这样的社会和宗教背景下,耶稣基督诞生了。耶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播他的教义,他宣称自己是上帝之子,是救世主,来拯救人类的灵魂。

2. 教义与传播

教义: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相信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即圣父、圣子(耶稣基督)、圣灵。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人类的罪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升天。基督教强调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倡导人们通过信仰耶稣基督来获得救赎,进入天堂。同时,基督教也有许多道德规范,如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等。

传播:基督教最初是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传播,后来逐渐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在传播过程中,基督教面临着罗马帝国的迫害,但是由于其教义的吸引力和早期基督教徒的坚定信仰,基督教不断发展壮大。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欧洲人的海外殖民活动,基督教传播到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地区。

(三)伊斯兰教

1. 创立背景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牧场和财富,经常发生战争。商业衰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半岛上的居民大多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物,缺乏统一的宗教信仰,这种社会分裂和宗教信仰的混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穆罕默德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40岁左右开始宣称自己受到安拉的启示,开始传播伊斯兰教教义。

2. 教义与传播

教义: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包括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古兰经》)、信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的最后一位使者)、信后世、信前定等。伊斯兰教强调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人们要遵循安拉的旨意生活。《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里面包含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传播: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迅速传播开来。穆罕默德在麦加开始传播伊斯兰教时,遭到了麦加贵族的反对,因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威胁到了他们的经济利益。但是,穆罕默德及其信徒通过努力,最终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继续向外扩张,通过军事征服和传教活动,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了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如中东、北非、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

三、古代文学与戏剧

(一)《荷马史诗》

1. 内容与创作背景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伊利亚特》主要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中的51天发生的故事,重点描写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及其后果。《奥德赛》则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乡伊塔卡岛的故事。

关于《荷马史诗》的创作背景,一般认为它是在古希腊的口头文学传统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古希腊,行吟诗人在各地传唱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演变,最终被整理成了《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包括战争、政治、宗教、家庭等各个方面。

2. 文学价值与影响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吸引了读者。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如阿喀琉斯的勇敢、奥德修斯的智慧等,成为了古希腊人乃至后来西方文化中的英雄典范。在文学创作方面,《荷马史诗》为后来的史诗创作提供了范例,它的叙事结构、描写手法等被后世许多作家所借鉴。在文化传承方面,《荷马史诗》是研究古希腊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它帮助人们了解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二)《俄狄浦斯王》

1. 内容与创作背景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当他发现真相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这部剧作通过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探讨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以及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创作背景方面,古希腊社会在当时正处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人性、道德、命运等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王》这部剧作,反映了当时希腊人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2. 文学价值与影响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情节紧凑,矛盾冲突激烈,通过倒叙、悬念等手法,使观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剧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深刻,俄狄浦斯的形象既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又反映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在戏剧创作方面,《俄狄浦斯王》为后来的悲剧创作提供了典范,它的结构模式、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被后世的剧作家所借鉴。在文化影响方面,这部剧作成为了西方文化中探讨命运和人性的重要文本,对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基础

九上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