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一)宪章运动的背景

1. 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初,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上,工厂主为追求利润,不断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降低工资待遇,工人的生活状况十分困苦。例如,纺织厂的工人每天工作长达12 - 16小时,工资却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在社会结构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利益诉求与资产阶级存在巨大的矛盾。

2. 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随着工人阶级所受压迫的加深,他们逐渐产生了反抗意识。工人们开始组织起来,通过罢工等形式表达对恶劣工作条件和低工资的不满。同时,一些先进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工人阶级的地位和解放的途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

(二)宪章运动的过程

1. 运动的兴起(1836年)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这是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协会的成员主要是工人和一些同情工人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拟定了一份名为《人民宪章》的请愿书,提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

2. 宪章的主要内容

《人民宪章》包括六点要求:一是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二是无记名投票;三是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四是议员应领取薪金;五是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六是议会每年改选一次。这些要求的核心是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以实现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3. 运动的发展与高潮(1838 - 1848年)

1838年,《人民宪章》正式公布后,得到了广大工人的热烈响应。各地工人纷纷举行集会、游行,要求政府接受宪章的要求。1839年、1842年和1848年,工人们三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签名人数最多时达到500多万。其中,1842年的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方面的要求,如要求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等。然而,议会三次都否决了请愿书。

(三)宪章运动的影响

1. 对英国的影响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是英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的政治斗争。它表明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工人阶级问题的广泛关注。

在运动过程中,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团结性得到了锻炼,为后来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宪章运动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的斗争形式、组织方式以及提出的政治要求等,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例如,它启发了欧洲大陆国家的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 社会经济基础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例如,经济危机频繁爆发,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随后经济危机逐渐蔓延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

2. 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斗争,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如前面提到的英国宪章运动,就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3. 思想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摒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成分,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借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理论成果。他们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许多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理成分,如对未来社会的某些设想等,但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局限性,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1. 早期革命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积极投身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实践。马克思在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的主编,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普鲁士政府的反动统治,维护贫苦群众的利益。恩格斯则深入英国的工厂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他深刻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为他后来的理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理论合作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后,开始了长期的理论合作。他们共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探讨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1848年,他们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等内容。例如,《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1. 对工人运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它使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使命,明确了斗争的目标和方向。从此以后,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不再是盲目的斗争。

2.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三、巴黎公社

(一)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

1. 普法战争(1870 - 1871年)

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在战争中战败,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普法战争的失败导致法国国内政治局势动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与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和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

对内则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因为巴黎人民在战争期间组织了国民自卫军,拥有大量的武器装备,这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感到威胁。

2. 巴黎人民的革命热情

法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临时政府的卖国求和以及镇压人民的行为极为不满。他们具有强烈的革命热情,渴望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巴黎人民开始酝酿起义,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巴黎公社的成立与措施

1. 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年3月18日 - 28日)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夺取了政权。起义者占领了政府机关、兵营等重要设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官员纷纷逃窜。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 公社的革命措施

政治方面: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的旧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了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警察,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公社实行民主选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这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的民主性。

经济方面:公社没收了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等。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建立一个公平的经济秩序。

社会方面:公社还关心普通民众的生活,如开办免费的学校,为妇女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等,体现了公社对社会公平和平等的追求。

(三)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

1. 巴黎公社的失败(1871年5月)

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到了普鲁士的支持,他们组织了反革命军队对巴黎公社进行疯狂反扑。巴黎公社的战士们虽然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1871年5月21 - 28日,被称为“五月流血周”,公社战士在这一周内进行了最后的英勇战斗,最后壮烈牺牲。

2. 巴黎公社的意义

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让无产阶级认识到建立政权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也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

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意义:巴黎公社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国际工人运动。它向全世界表明,无产阶级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政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历史基础

九上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