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涧,两山之间的流水沟。
闲:安静、悠闲,这里指人的心境闲适。
桂花:有春花、秋花等不同种类,这里指春桂,即山矾之类的花。
空:空寂、空空荡荡。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惊:惊动,惊扰。
时:时而,偶尔。
译文:
在这个寂静无人的地方,连桂花轻轻飘落都能觉察到,春日的夜晚,山谷里一片寂静空灵。
月亮升起,月光洒下,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它们在这春天的山涧中不时地鸣叫着。
讲解:
1. 创作背景
王维的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 - 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盛唐时期。当时社会安定,王维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宁静与空灵的境界,这首诗正是他对宁静自然环境的一种诗意描绘。
2. 艺术特色
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
全诗重点体现一个“静”字。“人闲桂花落”,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察觉到桂花的飘落,这是以动衬静。桂花飘落是很细微的动态,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被人发觉,通过这种细微的动态来烘托出环境的寂静。
“夜静春山空”进一步强调了静,夜晚的山谷寂静无声,仿佛空无一物。
“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本是自然现象,却能惊动山鸟,这也是以动衬静。因为山太安静了,月光的变化都能让鸟儿受惊。
“时鸣春涧中”,鸟儿偶尔的鸣叫在空寂的山涧中回荡,更衬托出了山谷的宁静,这几声鸟鸣不但没有打破寂静,反而让寂静的氛围更加浓厚。
意境的营造:诗中通过对人、花、山、月、鸟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意境。诗人将自己闲适的心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春夜山谷之中,感受到那种静谧的氛围,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欣赏。
语言的简洁与精准:语言简洁明快,用简单的词汇精准地表达出复杂的意境。如“人闲”二字就点明了诗人的心境,“桂花落”三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动态的画面。“夜静春山空”短短五个字,将时间、环境、氛围都展现出来。这种简洁精准的语言风格,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春夜山间异常幽静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宁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在禅意的影响下追求空灵境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