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迫近。

徙倚(xǐ 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秋天的景色,也可理解为带有秋天特征的颜色,如枯黄等。

落晖:落日的余晖。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讲解:

写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诗句赏析: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徙倚”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他徘徊不定的样子,“欲何依”则直接点明了他内心的迷茫与孤独,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这种彷徨无依的心境,既可能是因为个人在仕途上的失意,也可能是对人生方向的困惑。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是对山野秋景的静态描写。每一棵树都呈现出秋天特有的色彩,枯黄的树叶给人一种萧瑟之感;每一座山都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之下,更增添了几分苍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寂。这两句对仗工整,“树树”对“山山”,“皆”对“唯”,“秋色”对“落晖”,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此联是对傍晚时分人们活动的动态描写。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动态的场景与颔联的静态景色相互映衬,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然而,这些热闹的场景与诗人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寂寞心境。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看到周围的人都不认识,感到更加孤独。他长歌当哭,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采薇”典故,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也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整体评价:这首诗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它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对山野秋景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彷徨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诗词大全

135. 《野望》唐·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