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将领,苏轼的好友。

荷尽:荷花凋谢。

擎(qíng)雨盖:比喻荷叶,荷叶像雨伞一样能遮雨。擎,举,向上托。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枝:不怕霜冻、坚强不屈的花枝。这里指菊花的残枝依然挺立。

君:您,这里指刘景文。

须记:一定要记住。

橙黄橘绿时: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指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讲解:

1.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刘景文当时也在杭州,他很有才华,但是一直仕途不顺,已经五十八岁了还没有得到重用。苏轼很欣赏他,希望通过这首诗鼓励他振作起来,不要因为眼前的困境而消沉。

2. 艺术特色

托物言志: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人借“荷尽”“菊残”的景象,描绘出秋冬之际的萧瑟,但又突出菊花残枝“傲霜”的坚韧品质。这里以荷、菊喻人,荷花虽美,却在秋霜中凋落,而菊花虽残,却仍有傲霜之枝,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通过这两种植物的对比,暗示人在困境中也应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

情景交融: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将情感与景色相融合。在描绘秋末冬初橙黄橘绿的美好景色的同时,也蕴含着对朋友的鼓励。这个时节,虽然百花凋零,但橙子、橘子却挂满枝头,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这就像人生一样,即使经历了挫折和困境,依然可以有美好的收获,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语言质朴而深沉: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这质朴的语言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诗人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和直白的劝勉,传达出对朋友深沉的关怀和鼓励。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冬之际的景色,以荷、菊、橙、橘为喻,赞美了菊花残枝傲霜的品质,强调了在困境中要保持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和鼓励,希望刘景文能够珍惜时光,看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所打倒。

诗词大全

20. 《赠刘景文》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