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xiá):古音读作“xiá”,与“花”“家”押韵。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以汉代唐是诗词中常见的手法。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据《唐辇下岁时记》记载“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寒食节的东风把皇城中的柳树吹得歪斜。傍晚时分,皇宫中开始传送蜡烛赏赐给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讲解:

整体意境: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城里的景色和宫廷中的活动。前两句描写了长安城里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暮春景色,以及东风吹拂着御苑柳树的画面,展现出了长安城的春日盛景和勃勃生机。“无处不”以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烘托出全城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一个“飞”字,不仅写出了落花随风飘舞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春风的吹拂,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

后两句寓意:后两句则描绘了寒食节当天皇宫中传赐蜡烛的特殊场景。按照寒食节的习俗本应禁火,但皇帝却破例赏赐蜡烛给近臣,这一行为凸显了皇家的特权和恩宠。“日暮”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从白天的景色描写转入夜晚的事件叙述。“轻烟散入五侯家”,描绘了蜡烛燃烧产生的轻烟飘散到王侯家中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感觉。对于这两句诗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对皇家恩宠和宫廷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盛世的景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对权贵阶层的讽刺,暗示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历史背景与诗人意图:唐代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导致他们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联系这一历史背景,此诗可能是借汉代的故事来影射唐朝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腐败政治现象的不满和担忧。不过,诗人的表达较为含蓄委婉,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对寒食节场景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总的来说,《寒食》这首诗以其精妙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习俗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诗词大全

87. 《寒食》唐·韩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