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平经历及主要成就如下:
1. 生平经历:
师从荀子:李斯早年希望建功立业,拜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后,认为楚王不值得侍奉,六国国势衰弱,于是西行入秦。
入秦为官:到秦国后,李斯先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后被保举为郎官,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他抓住秦王想吞并天下的想法,建议秦王抓住机会吞并六国,被秦王任命为长史。秦国统一六国后,他被委任为丞相。
沙丘之变:秦始皇在沙丘驾崩时,李斯与赵高合谋,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
被杀灭族: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李斯劝谏秦二世行使更严苛的律法,加强君权。后赵高在秦二世面前诬陷李斯谋反,秦二世将其关押并严加惩处。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处以五刑,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2. 主要成就:
政治方面:
废分封、立郡县:秦统一六国后,朝廷大臣对国家治理方式存在争执。李斯认为周实行分封制导致天下大乱、周王室灭亡,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思想:李斯主张思想上禁止异说,统一思想。他建议秦始皇发动“焚书”,没收《诗》《书》以及百家所有著作,防止百姓借用书籍内容批评当朝。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主持统一文字的工作。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整理出笔划较简便、写法一致的文字,即秦篆(又称小篆),并颁行全国,废除了其它异体字,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经济方面:
统一度量衡:李斯向始皇帝上书建议统一度量衡,并以秦国原有的度、量、衡为标准,制成统一后的标准器发布全国,还建立了关于度量衡的制度法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货币: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原来六国流通的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秦货币。秦帝国发布了一系列的货币改革方案,规定了货币的单位、兑换率和形制,将货币制造权收归国家。
交通方面:李斯向始皇帝建议“车同轨”,将车辆的轮距一律改为六尺,并修筑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以及直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方便了交通和军事运输。
总的来说,李斯对秦朝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等行为,也对秦朝的政治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他的结局悲惨,也引发了后人对其功过是非的诸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