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归有光

归有光(1507 年 1 月 6 日 - 1571 年 2 月 7 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项脊生,又号震川,学者称“震川先生”,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官员。

归有光出生在一个落魄世家,自幼聪慧,九岁能成文章,十岁写出《乞醯论》。嘉靖三年(1524 年)补为学官弟子,次年取得秀才资格。然而,他在科举道路上极其坎坷,多次参加乡试、会试,历经二十余年,八次会试皆不中。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六十岁的归有光第九次参加会试,终于中了三甲进士。此后,他担任过长兴知县、顺德府通判、南京太仆寺寺丞等职。归有光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日(1571 年 2 月 7 日)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抱恨而逝,时年六十六岁。

归有光推崇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是“唐宋派”的代表性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论》《易经渊旨》等。

归有光的人物关系:

父亲:归正。归有光的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

妻子:归有光一生共娶妻三次。原配魏氏是他亡母所聘,抚慰了他的丧母之痛。继配王氏,抚养魏氏之子如己出,后因病去世。第三任妻子费氏,进门后自愿将诰命推让给王氏。

文坛对手:王世贞。王世贞是当时文坛领袖,归有光与他在文学主张上有分歧,曾发生过争论。王世贞早年对归有光的文学风格不认可,但晚年改变了看法。

学生:归有光在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达数十百人。

归有光的名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出自《项脊轩志》,这句话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同样出自《项脊轩志》,描绘了在项脊轩中读书生活的场景,体现出一种宁静、自在的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和对读书生活的享受。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出自《先妣事略》,通过对母亲日常劳作的描写,展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坚韧,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作者

明朝·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