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李煜
李煜(公元937年8月15日—公元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人,原名从嘉,号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是南唐元宗李璟和钟皇后的第六个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国君,世称南唐后主。
1. 生平经历:
年少避祸:李煜生来额头宽广方正、面颊丰满,有重叠的牙齿,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因奇特的长相被长兄文献太子李弘冀猜忌。为躲避祸事,李煜年少时沉迷于诗书,远离政事。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李煜迎娶了南唐老臣周宗的长女娥皇。
继承君位: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李弘冀病逝,李煜被封为吴王,居住在东宫,后被册立为太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煜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登基为帝。在位期间,一直以宋廷为尊,不断向宋朝纳贡。
国破被俘: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宋兵攻克金陵,次年,李煜被俘送到了京师。宋太祖赵匡胤赦免了他,封其为违命侯。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逝世,享年四十二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2. 文学成就:
词风独特:李煜的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其词前期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则主要抒发亡国之痛和对故国的思念,哀婉凄绝,意境深远。
代表词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词是李煜的绝命词,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通过描写春雨、春寒等景象,表达了他身为囚徒的凄凉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3. 历史评价:
在政治上,李煜不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南唐国力逐渐衰弱,最终被宋朝所灭。
但在文学上,他的成就极高,被誉为“千古词帝”,他的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李煜的人物关系:
1. 家庭关系:
父亲:南唐元宗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在位时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发展,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诗词和音乐作品被人们传颂。李璟在周世宗柴荣南征时,南唐接连兵败,无奈去除帝号,也称南唐中主。
母亲:钟皇后,其父亲钟泰章曾帮助徐温杀张颢,对南唐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妻子:
大周后:南唐老臣周宗的长女,名娥皇。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尤擅琵琶,与李煜情投意合,婚后李煜佳作频传。她为李煜生下两个儿子,长子李仲寓和次子李仲宣。
小周后:周宗的次女,大周后的妹妹。她比姐姐小9岁,自幼出入后宫,深受李煜喜爱。大周后去世四年后,小周后被李煜立为皇后。南唐灭亡后,与李煜一同被押往北宋京师。
儿子:
李仲寓:大周后所生,被封为清源郡公。南唐灭亡后,跟随父亲成为俘虏,被授右千牛卫大将军。后来拜为郢州刺史,淳化五年去世,享年三十七岁,因没有留下子嗣,李煜绝后。
李仲宣:大周后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三岁能过目不忘,但不幸的是,在一座大佛像前玩耍时,因宫女擦拭琉璃灯碰倒,受惊生病,不久早夭离世。
2. 兄弟关系:
李煜前面有四个异母兄长,老二19岁病逝,其他三个早夭。
李煜的大哥是文献太子李弘冀,因李煜生来奇特,被其猜忌。后李弘冀病逝,李煜才被册封为太子。
叔父李景遂曾被父亲李璟重用,这引起了李弘冀的不满,后来李景遂被杀。
3. 其他关系:
李煜作为南唐末代君主,与北宋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有诸多纠葛。赵匡胤灭南唐,李煜被俘,被封违命侯;赵光义继位后,传说强幸了小周后。
李煜的妹妹永宁公主,在南唐灭亡后被赵光义纳入后宫,后来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败于辽国后,永宁公主被俘,又被辽圣宗耶律隆绪纳入宫。
李煜的名句:
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人通过对春花秋月的追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对如今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和无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内心无尽的哀愁,其哀愁之深、之广、之绵长,令人动容,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2.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孤独、凄凉的画面。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仰望如钩的冷月,庭院中的梧桐在秋色中更显寂寞,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用丝缕来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生动地表现了离愁的纷繁复杂、难以理清,那独特的感受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和哀愁,令人感同身受。
3.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描绘了春雨潺潺、春景凋零的景象,以及词人在寒冷的五更天中难以入眠的情景,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在梦中,词人忘记了自己已成为阶下囚的身份,还沉浸在过去的欢乐中,醒来后却发现一切都是虚幻,这种巨大的反差更增添了他的痛苦和悲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流水、落花象征美好的事物逝去,“天上人间”则表达了今昔生活的巨大落差,既有着对过去的怀念,又有着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4.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开篇回顾了南唐曾经的辉煌,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的辽阔山河,展现了南唐的壮丽和繁荣,与后文的亡国之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 《长相思·一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通过描写山高、天远、烟水寒以及枫叶红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和孤独之感。
6.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感慨世间万事如同流水般逝去,人生就如一场短暂的梦境,充满了虚幻和无常。
7. 《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在梦中,词人回到了过去的繁华时光,上苑中车水马龙、花月春风,与现实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亡国的悲痛。
8. 《清平乐·别来春半》: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描写了台阶下飘落的梅花如雪花般纷乱,刚刚拂去身上的花瓣,又落满了一身,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的惆怅和哀怨。
9.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描绘了一幅渔父在江上逍遥自在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