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别字孺修,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荆州府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自幼聪明,十五六岁就在城南成立了文学社团,担任社长。万历十二年成为秀才,十六年成为举人,但赴京会试却名落孙山。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他曾在吴县担任县令,政绩显著,处理案件果断,惩治贪官,但因不满官场束缚,一年后便托故辞职。此后,他曾担任过顺天府教授、礼部主事等职。袁宏道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以吏部验封司郎中告归,不久患病不起,于九月初六日(10 月 20 日)遽然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袁宏道的诗歌作品有 1600 多首,散文作品有 500 多篇。主要诗文集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破研斋集》等。杂著有《广庄》《瓶史》《觞政》《宗镜摄卷、录》《西方合论》等。

袁宏道的人物关系:

兄长:袁宗道。袁宏道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称“三袁”。袁宗道对袁宏道的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袁宏道在其兄的影响下,开始从禅宗中寻求精神寄托。三袁发扬李卓吾童心思想,反对“前、后七子”等人的拟古、复古,主张文学重性灵、贵独创,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中坚和实际的领导人物。

弟弟:袁中道。袁中道与袁宏道关系密切,两人除了是兄弟更是同学、知己,也是诗文创作上的盟友。袁宏道居家期间,和袁中道或宴客或出游,二人觞咏诗文、切磋学问。

老师:李贽对袁宏道影响较大。袁宏道曾拜访李贽,两人说文谈禅,十分相得。李贽称赞袁宏道“识力胆力,皆迥绝于世,真英灵男子,可以担荷此一事耳”,在李贽离经叛道思想的启迪下,袁宏道视野大开,决心改变诗文创作之风。

好友:在文坛上,袁宏道与陶望龄、潘景升等是好友,曾与他们诗酒酬答,奇文共赏。

袁宏道的名句:

“情随景变,字逐情生。” 强调了文学创作中情感与景物的紧密联系,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文字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表达了对“趣”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认为“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只有会心之人才能体会的美妙感受。

“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 指出在文学创作和为人处世中,真诚才能长久,谄媚只会令人厌烦。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 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游西湖的不同状态,看似平淡却充满趣味,通过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反衬出西湖之美。

作者

明朝·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