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宋濂
宋濂(公元1310 年 11 月 4 日 - 1381 年 6 月 20 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后迁至浦江,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他自幼聪慧,博学强记,被称为“神童”。师从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末大儒。元朝至正中被荐授翰林编修,他推辞隐居龙门山著书近十余年。
明朝初期,应明太祖朱元璋召至应天(今江苏南京),担任江南儒学提举,兼教授太子朱标的《五经》。后改撰起居注,与刘基常陪伴朱元璋左右,被视为顾问。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任修《元史》总裁官,八月书成授升翰林学士。此后曾因获罪被弹劾贬官,后又被召回历任国子司业、礼部主事、赞善大夫等。
宋濂先后辅导太子十余年,多以礼法规谏,太子也尊称其为师父,深得太祖宠信。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 年),长孙宋慎因胡惟庸党一案连坐获死罪,宋濂受牵连,虽经皇后与太子全力相救免于死罪,但仍谪至茂州。洪武十四年(公元 1381 年),宋濂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正德年间追封谥号“文宪”,每年春秋两季于埋葬地祭祀以表纪念。他在哲学思想、文学理论及创作、明初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文风淳厚飘逸,为“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本,著有《龙门子》《浦阳人物记》《洪武圣政记》《周礼集说》《孝经新说》《燕书》《萝山杂言》及《宋学士文集》等。
宋濂的人物关系:
老师:宋濂的老师有吴莱、柳贯、黄溍、闻人梦吉等,这些老师皆为元末大儒,对宋濂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生:宋濂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教授其《五经》,同时也承担了所有皇子的教学任务。
同僚:与刘基关系密切,两人都为朱元璋效力,且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在当时文坛有较高的地位,并称“一代之宗”。
宋濂的名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是成虹霓。” 体现了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对个人修养、才华的追求,认为人若能有充盈的正气,便能有非凡的表现。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这句话表达了对自身能力有限的一种认知,提醒人们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是《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名句,描述了宋濂自己早年求学的艰苦经历,体现了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励志意义,也成为后世学子勤奋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