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存在争议,有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等说法,出生于江宁(今南京)。

家庭背景: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其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人生经历:

早年富贵: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家道中落: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此后,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晚年贫困: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专心创作《红楼梦》。

文学成就:他所著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和总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

曹雪芹的人物关系:

祖父:曹寅,与康熙关系密切,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父亲:一说为曹颙,一说为曹頫。曹頫曾是江宁织造,曹家被抄家与他有一定关系。

妻子:曹雪芹的妻子是其表妹,以脂砚的别名承担着曹雪芹写作助手的工作,帮助他校正清抄本的文字、整理原稿、代补零碎残短、替全书作注等。

好友:敦敏、敦诚两兄弟是曹雪芹的挚友,他们的诗作记载了曹雪芹的一些生活事迹。

曹雪芹的名句: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充满了哲学意味,真假、有无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在《红楼梦》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暗示了小说中诸多人物和情节的虚幻与真实相互交织的特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对王熙凤的精准写照,王熙凤精明能干但又心机过重,最终落得悲惨下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体现了一种对心理问题的深刻理解,强调了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的对应性,在小说中也暗示了人物情感纠葛的解决方式。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反映了作者对真挚友情和知己的珍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金钱易得而真心难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在《红楼梦》开篇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写下的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不仅要有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还要懂得人情世故,这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和文学创作的源泉。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以花喻人,表达了一种孤独、高傲的心境,同时也对人生的困惑和命运的追问,反映了小说中一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形象地说明了大家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衰败,但由于其根基深厚,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红楼梦》中用于形容贾府等大家族的状况。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此句意境优美,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将白海棠的洁白和梅花的神韵融入其中,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小说中人物的才情和审美追求。

《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著、高鹗续(有争议)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以下是对《红楼梦》的具体介绍:

1. 主要人物:

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却因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和家族的利益考量,被迫与薛宝钗成婚,最终出家为僧。

林黛玉: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她敏感、聪慧、孤傲,与贾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两人的爱情纯真而坚定,但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以悲剧收场。

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她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了贾府上下的夸赞。她虽对贾宝玉有感情,但她的爱情更多地受到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的影响,最终与贾宝玉成婚,却未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 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写,使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如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刘姥姥的朴实善良、探春的精明能干等。

情节结构:小说情节错综复杂,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穿插了众多家族琐事、社会风情等情节,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艺术结构。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常常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如抄检大观园等情节,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艺术:《红楼梦》的语言优美典雅,富有诗意。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对联、谜语等文学形式,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也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处境,如林黛玉的尖刻、薛宝钗的圆滑、王熙凤的泼辣等,都通过语言表现得栩栩如生。

3. 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价值:《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小说对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家族制度、婚姻制度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爱情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影响:《红楼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出现了许多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和流派,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作者

清朝·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