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刘秉忠

刘秉忠(1216 年 - 1274 年),原名刘侃,法号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谥号文正,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是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建筑学家,是元代汉人中唯一一个位封三公的人,与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并称为“紫金山五杰”。

刘秉忠出身官宦世家,其先祖曾在辽国为官,曾祖父在金朝担任邢州节度使。他自幼天资聪颖,八岁入学,每日能背诵上百句文言。13 岁时被作为人质送入蒙古都元帅府,17 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元太宗十年(1238 年),刘秉忠辞去官职,出家为僧。后随海云禅师拜见忽必烈时受到赏识成为幕僚,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称为“聪书记”。忽必烈继位蒙古大汗后,刘秉忠还俗,被赐名秉忠。他主持设计了新城元大都,并上奏请求将国号定为大元。至元十一年(1274 年),刘秉忠在南屏山的精舍端坐离世,享年 59 岁。他著有《藏春集》《平沙玉尺经》等。

刘秉忠的人物关系:

老师:刘秉忠曾师从虚照禅师学习佛法。

学生:郭守敬是刘秉忠的学生,在刘秉忠的指导下参与了元大都的建设等工作。

君主:刘秉忠是忽必烈的重要幕僚和臣子,深受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为忽必烈出谋划策,在元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秉忠的名句:

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此句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思考,将花月美景与江山的状态相对比,引人深思。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这句词通过对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千年事业一朝空。春梦晓闻钟。得史笔标名,云台画像,多少成功”(《木兰花慢·到闲人闲处》)。体现出对人生和事业的思考,有一种豁达又略带感慨的情绪。

漠北云南路九千。旧年鞍马上、又新年。玉梅寂寞老江边。东风软,杨柳得春先”(《小重山·漠北云南路九千》)。描绘了路途的遥远和时光的流转,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情景交融。

作者

元朝·刘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