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庾信

庾(yǔ)信(513 年 - 581 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人,南北朝文学家、政治家。

1. 出身与早年仕途:

庾信出生于世族家庭,“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八世祖庾滔随晋元帝南迁。祖父庾易在南齐时不应朝廷征聘,父亲庾肩吾曾任南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为当时著名文学家。

庾信自幼聪敏,特别通晓《左传》,十四岁到十六岁时出任湘东国长侍,开启政治生涯。十九岁和徐陵等人一起仕宦东宫,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新,成为“徐庾体”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青年时期担任过尚书度支郎中和通直员外郎等职,三十岁时被梁武帝任命为郢州别驾,政治才能得以施展,有叛军听到庾信参与论战就不战而逃。

2. 侯景之乱与人生转折: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 年),侯景之乱爆发,这是庾信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皇太子萧纲命庾信守卫台城,但他不战而逃,一路逃亡至江陵,并在此待了六年。

3. 羁留北朝:

554 年六月,庾信奉命出使北朝西魏,同年十月西魏攻打梁朝,梁国被灭,庾信成为亡国之人被西魏软禁,但受到一定礼遇,西魏统治者先后加封他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等,后又加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556 年,西魏灭亡,北周成立,庾信被封为临清县子,出任司水下大夫、麟趾学士等职。此后近二十年,南北关系缓和,他得以与多位旧友交游,但始终不能返乡,创作了许多思乡诗。

4. 晚年与文学成就:

晚年的庾信政治抱负再次得以施展,先后任弘农郡守、洛州刺史等职。他创作了大量诗赋名篇,如《哀江南赋》《枯树赋》《燕歌行》等。其作品风格融合南北文风,兼具“清丽”和“老成”。

5. 文学影响:

庾信融合南北文风之长,把江南“清绮”之致与北地“贞刚”之气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他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杜甫、李商隐等著名诗人都自觉接受和汲取他的写作技巧,其诗歌创作形式和技巧对初唐律诗、绝句和长篇歌行的发展以及格律诗的创作有重要影响。在骈赋创作上,他注重骈律和对仗,开创了以诗语入赋的先声,其《哀江南赋》有“赋史”之称。

总的来说,庾信一生经历丰富,文学成就卓越,在南北朝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

南北朝·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