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 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现在的抚州市)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早有才名。14 岁进学,21 岁中举。
汤显祖在科举道路上颇为坎坷。隆庆五年(1571 年)起,他接连四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后两次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万历十一年(1583 年),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他考中进士。此后,他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
汤显祖仕途不顺,曾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朝政,被贬至广东徐闻县典史添注,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他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的作品以“言情”为核心,体现出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此外,他还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和《问棘邮草》二卷等诗作。
汤显祖的人物关系:
老师: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罗汝芳,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这一学派承继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的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加以发展,又称“左派王学”。
文坛好友:与公安派的袁宏道等有交往。公安派主张文学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与汤显祖在文学理念上有一定的呼应,他们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探讨上可能有过交流。
官场同僚:在仕途期间,与一些官员有过共事经历,但因他性格耿直,在官场中也有一些矛盾和冲突。例如,他曾批评首辅申时行等辅臣。
汤显祖的名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出自《牡丹亭》,这句话是汤显祖关于爱情的经典表述,体现了爱情的强大力量和超越生死的境界,成为了描写爱情的千古名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同样出自《牡丹亭》,通过对美好景色与破败环境的对比,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这句话体现了汤显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生的复杂和无常往往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掌控,有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描绘了春色易绘而伤心难画的情境,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悲伤难以用画笔描绘的无奈。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春日里庭院中飘荡的蛛丝,如同春天的丝线一般摇曳,营造出一种清新、柔美的氛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体现了一种对世事的豁达态度,对于天下之事,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反映了汤显祖在经历了官场的坎坷和人生的波折后,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句诗表达了汤显祖对徽州的一种复杂情感,既有一种对徽州繁华的不屑,又有一种对自己人生追求的坚持,成为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