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杨沫
杨沫(1914 年 8 月 25 日—1995 年 12 月 11 日)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1. 生平经历:
早年生活:杨沫出生于北京书香门第之家,但家庭关系复杂,父母对她关心甚少。13 岁时考入北京西山温泉女子中学,三年后因家道中落辍学。此后,她从事过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等工作。
感情经历:1931 年,17 岁的杨沫与北京大学学生张中行相识相恋并同居,还曾怀孕生子。1936 年 3 月,杨沫结识马建民,二人产生感情。同年 6 月,杨沫与张中行断绝关系,10 月与马建民结婚,二人育有两子一女。
革命生涯:1936 年 12 月,杨沫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工作。1937 年七七事变后,她到冀中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先后任安国县妇救会主任、冀中区妇救会宣传部长等职务。之后还在《挺进报》《黎明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任编辑。1949 年 5 月,任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
2. 文学成就:
代表作品:1958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她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学生运动为背景,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2019 年,《青春之歌》入选“新中国70 年 70 部长篇小说典藏”。此外,她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散文集《杨沫散文选》《大河与浪花》,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传记文学《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
创作特点:杨沫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从生活出发进行创作,小说以记录时代、贴近真实生活为特色,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语言生动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 晚年及影响:杨沫晚年仍然坚持创作,直到 1995 年 12 月 11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她的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青春之歌》,激励了无数青年人为了理想和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