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温庭筠

温庭筠(约 812 - 约 870),或作庭云、廷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有争议)。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晚唐诗人、词人。

1. 文学成就方面:

诗词创作特点:

词:温庭筠是“花间词派”鼻祖。其词多写闺情,词风华丽细腻,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善于用意象来烘托氛围、表达情感。比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通过对女子容貌、服饰、动作等细致的描写,展现出女子的慵懒神态和寂寞心境。他的词常常标举名物,但不做详细说明,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诗:他的诗在艺术风格上与词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也注重辞藻的雕琢和意境的营造。部分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过,他的诗名被词名所掩盖。

文学影响力:温庭筠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词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词为后世婉约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的柳永、晏几道、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诗也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为后世诗人所借鉴。

2. 个人经历方面:

早年经历:温庭筠出身于没落官宦之家,天资聪敏,才思敏捷,走笔千言,精通音乐。因相貌丑陋,得到“温钟馗”的绰号。他年轻时便以才华闻名,初到京城时受到士人一致推崇。

科举坎坷:温庭筠虽有才华,但品行不端,不修边幅,常与公卿子弟裴诚、令狐缟等人饮酒赌博,这导致他多年科举落第。曾在京兆府试中被举荐为第二名,但因遭人举报诽谤而被罢黜名次。后来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考中。

官场沉浮:大中十三年(859 年),温庭筠因扰乱科场事件泄露,原本被官员举荐的官职被撤销,后贬为随县县尉。后随徐商前往襄阳,被征辟为巡官。咸通四年(863 年),他路过广陵时,被虞候所辱而毁伤容貌折断牙齿。曾主持秋试,但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触犯宰相杨收而被罢官。

3. 文学交往方面:

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号称“三才子”,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他在襄阳期间,与段成式等人吟诗唱和,并将女儿嫁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还与余知古、韦蟾、徐商等读书人有过交往,共同撰有著作《汉上题襟集》十卷。

总的来说,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其个人经历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温庭筠的人物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家庭关系:

父亲:温庭筠的父亲信息记载较少,只知其早逝,这对温庭筠的人生经历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他早年便需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

弟弟:温庭筠的弟弟名叫庭皓,曾和他在同一家幕主门下为僚。温庭筠后来的墓志铭就是弟弟所写。

2. 师友关系:

老师:关于温庭筠的老师信息,相关记载并不明确,但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想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不少学者、先辈的影响和教导。

友人:温庭筠与令狐绹有一定的交往。令狐绹曾将温庭筠写的《菩萨蛮》转交给唐宣宗,温庭筠本有望借此进入仕途,但他恃才傲物,批评令狐绹胸无点墨,导致两人关系变得复杂。

3. 与鱼玄机的关系:

温庭筠与鱼玄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鱼玄机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温庭筠欣赏她的才华,对她多加指点。鱼玄机对温庭筠也怀有特殊的感情,曾向他表白,但温庭筠因年龄、自身境遇等原因,没有接受这份感情。后来,温庭筠出于对鱼玄机前途的考虑,将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李亿。

作者

唐朝·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