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蒲松龄

蒲松龄(1640 年 6 月 5 日 - 1715 年 2 月 25 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是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出生于亦儒亦商的小康之家与“书香之家”,自幼由父亲教授读书,天资聪颖,富有文才。19 岁时,在县、府、道的科考中连取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得到主考官施闰章的欣赏。此后参加乡试,却屡次落榜。

他曾在宝应(今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处应聘幕僚,后辞幕归乡。此后以坐馆教书为生,在毕际有家坐馆时间最长,生活安定,且毕家藏书丰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70 岁时,蒲松龄辞馆归家。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被公举为乡饮酒礼的宾介,同年被补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正月,蒲松龄感染风寒,于正月二十二日病逝,终年 75 岁。其一生著作丰富,最著名的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此外还有大量诗文、俚曲杂居等作品。

蒲松龄的人物关系:

妻子:刘氏,是秀才刘季调的女儿,安贫守寂,勤俭持家,支持蒲松龄的创作。

友人:

孙蕙:蒲松龄曾在其手下做过幕僚,两人关系密切。孙蕙对蒲松龄的科举之路也比较关心。

张笃庆:与蒲松龄是好友,同样是秀才,两人经常聚会切磋。

李尧臣:曾邀请蒲松龄一起读书,为蒲松龄提供过读书的环境。

唐梦赉、高珩:淄川的两大缙绅、诗文名家,对蒲松龄十分赏识。

毕际有:蒲松龄在西铺村毕家坐馆时的馆东,早年担任南通知州,后罢官归家。他性格宽厚,为蒲松龄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作环境,两人主宾相处融洽。

蒲松龄的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表达了他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体现了对专注和痴迷于学问、技艺的人的肯定,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在文学创作和技艺上取得出色的成就。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句话充满了哲理思考,对于善恶的评判不能仅仅看行为的表面,还要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生动地描绘了社会上虚伪的人情世故以及一些人奇怪的癖好,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深刻地揭示了在顺境时朋友众多,而在逆境时真正的知己却很少的现实,体现了他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强调了痴迷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只有对某件事情痴迷专注,才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一、内容概况

1. 题材丰富多样

爱情故事

这类故事在《聊斋志异》中占很大比例。如《婴宁》,讲述了书生王子服对狐女婴宁一见钟情,婴宁天真烂漫、爱笑爱花,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结为夫妇。《聂小倩》中,女鬼聂小倩在宁采臣的正义和善良感化下,摆脱了恶鬼的控制,两人产生爱情并结为夫妻。

科举题材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屡试不第,他在作品中对科举制度有诸多反映。《叶生》中的叶生,才华横溢却困于科举,死后魂魄还帮助他人科举高中,这一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揭露社会黑暗

《席方平》描述了席方平为父伸冤,在阴曹地府经历了各级官吏的层层刁难和迫害,实际上是对人间官场黑暗、司法不公的影射。《促织》通过成名一家因一只促织而遭受的种种磨难,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和对百姓的压榨。

奇幻故事

书中有许多奇异的生物和现象。如《画皮》,描写了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披上用彩笔绘画的人皮后变成美女来害人的故事,充满了奇幻惊悚的色彩。

2. 人物形象鲜明

狐鬼花妖形象

这些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像狐女小翠,聪明伶俐、顽皮活泼,她来到王太常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王家解决了许多难题,同时与王元丰之间产生了纯真的爱情。花妖香玉和绛雪,她们与书生黄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花妖的多情和美好品质。

书生形象

多为年轻、有才华但命运坎坷的形象。他们在科举道路上或爱情追求中面临各种困境,如《聊斋志异》中的众多书生,他们有的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有的被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打击,但也不乏有坚持正义和善良的一面。

二、艺术特色

1. 情节曲折离奇

故事情节常常充满戏剧性的转折。以《促织》为例,成名起初因找不到好的促织而遭受杖责,后来好不容易得到一只,却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害怕而投井,灵魂化为促织,这只促织勇猛善斗,成名因此得到了赏赐。整个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2. 语言简洁优美

作为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言文。他的语言精炼准确,同时又能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奇幻的场景、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例如描写婴宁的笑:“笑容可掬”“笑不可遏”“复笑,不可仰视”等,通过简洁的词语将婴宁爱笑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在描写狐鬼花妖的爱情故事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人狐相恋等情节超越了现实的界限。但这些故事又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科举制度的弊端、贫富差距等问题,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三、主题思想

1. 批判封建礼教

通过狐鬼花妖与人的爱情故事,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和爱情的束缚。这些异类女子往往不受封建礼教的规范约束,她们勇敢地追求爱情,与书生们建立起真挚的感情,这与现实中封建礼教下压抑的爱情和婚姻形成鲜明对比。

2. 揭露社会黑暗

对官场的腐败、司法的不公、科举制度的腐朽等社会黑暗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书中通过各种奇幻故事,将人间的丑恶现象在阴曹地府或通过狐鬼花妖的经历展现出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3. 表达美好愿望

描绘了许多美好的爱情、友情和理想的社会关系。在狐鬼花妖的世界里,人们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实现自己的愿望,如善良的人得到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

清朝·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