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高启

高启(1336 年 - 1374 年),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著名诗人。他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高启自幼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少年时就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他喜好读书,致力于古学,编选诗集《仿古》。其诗风清新俊逸,备受赞誉。

元末天下大乱,张士诚占据苏州等地,高启曾南游吴越,看到政权动荡和百姓疾苦,拒绝了张士诚的邀约,选择隐居。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召高启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并教授朱元璋诸子,后曾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但他以年少不敢当重任为由推辞。

高启最终因给苏州知府魏观新修府作《郡治上梁文》,文中“龙盘虎踞”四字被认为犯忌,受株连被腰斩,时年 39 岁。他的诗集在生前有多种,但大多未付梓,后来经整理刊刻,主要以《姑苏杂咏》《缶鸣集》《高太史大全集》《槎轩集》等别集形态传播。

高启的人物关系:

与“北郭十友”:高启与王行、宋克等十人号“北郭十友”,他们之间有诗文唱和、交往密切,是当时文学圈子里的友人。

与刘伯温、宋濂:高启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在文学创作上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与饶介:饶介是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高启 16 岁时被饶介延请入其幕府,二人关系亲近,高启在饶介幕府中工作了十年。

与魏观:高启在京修《元史》时是魏观的属下,深受魏观的赏识照顾。后来高启回到苏州,与魏观重逢,魏观对他“尤礼遇之”,高启接受魏观请求写了《郡治上梁文》,却因此文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与张羽、徐贲: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同列“吴中四杰”,张羽、徐贲是高启的好友,高启死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撰写诗文悼念他。

高启的名句: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意境优美,用“高士卧”形容雪中之梅的高洁,用“美人来”描绘月光下梅花的绰约风姿,成为咏梅的经典佳句。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生动地描写了卖花人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清新的生活气息。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时光流逝、思念之情等复杂的情感。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将梅花与竹子、青苔相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品性。

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体现出他少年时的豪情壮志与自信。

作者

明朝·高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