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吴均
吴均(469 年 - 520 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
1. 生平经历:
早年好学:吴均家世贫寒,但非常好学且有才华,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沈约所欣赏称赞。
入仕为官:梁天监二年(503 年),吴均受吴兴太守柳恽的邀请,担任主簿,并经常与柳恽一起赋诗。天监六年(507 年)建安王萧伟欣赏吴均的才华,将他召为记室。后萧伟调任江州,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临川王萧宏将吴均推荐给梁武帝,吴均得武帝欣赏,受任为奉朝请。
著书获罪:吴均曾上表请求撰写《齐书》,但未获武帝批准。于是,他私下撰写《齐春秋》,共完成 30 卷。然而,武帝因其实录非常厌恶,以《齐春秋》记载不实下令将其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吴均撰写《通史》,吴均尚未完成《通史》便于普通元年(520 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2. 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现存诗一百三十余首,多借自然之物抒发愤闷抑郁之情。其诗音韵和谐,风格清丽,有鲍照余绪。部分五言诗句具有较浓的民歌风味。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文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散文方面:擅长写景,其文章文辞清拔,时人常仿效,人称“吴均体”。他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艺术成就较高,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如《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等句,以简洁而传神的文笔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清朗秀丽景色。
小说方面: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是继南朝宋东阳无疑《齐谐记》而作,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誉为“卓然可观”。其中《清溪神庙》《阳羡鹅笼》等篇章尤为出色。
3. 历史评价:
吴均在南朝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的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吴均体”的文学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