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韩非

韩非(约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出身贵族: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之家,但天生口吃,不善言谈,却很有文才,善于写文章。

早年求仕:青年时代,韩国国势日衰,韩非多次上书韩厘王,主张变法图强,但未被接受。他又写了《难言》《和氏》等进奏韩厘王,以和氏献璞自比,再次劝谏韩厘王纳谏听言,运用法术来治国图强,但依然未受重视。此后,他针对现实、总结历史,写下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说林》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师从荀子:韩非为谋求救国方略,曾在荀子到楚国任兰陵令后,就学于荀子,和李斯是同学。

游说败亡于秦:韩非的文章传至秦国,得到秦王嬴政称赞,秦国遂攻打韩国以得见韩非。韩非到秦国后,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揭大臣姚贾,由此得罪了李斯和姚贾。秦王虽喜爱韩非,但在李斯、姚贾进谗言后,将韩非治罪。李斯派人用毒药逼韩非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剖白,但终不能见到,最终死去。

2. 思想主张:

法术势结合:韩非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主张法、术、势相互依存,以法为中心。法是社会群体唯一的行为规范与标准,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客观性、公开性等特点;术是君主所掌握驾驭群臣百官的秘术,要做到知人善任、循名责实;势是君主的权力和地位,君主必须运用权力和势位才能令行禁止。

人性自利论:韩非认为人性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君主应该“按法以治众”,防止奸臣劫弑君主、篡夺君权。

历史进化观:韩非抱有积极改变的历史进化观,提倡因时变法,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要适应时势的需要,“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3. 著作及影响:

著作: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该书共55篇,约13万字。

影响: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秦国用他的理论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历史上立志改革的政治家也多受其影响。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1. 作者及成书背景:

作者:韩非(约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出生于韩国贵族之家,天生口吃,但善于著文。他曾师从荀子,与李斯同学,学成后潜心著述。其文章传到秦国后,受到秦王嬴政称赞,后韩非入秦,但未受重用,最终被李斯等人陷害致死。

成书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纷争不断,韩非所在的韩国国力较弱,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但未被韩国君主采纳。于是,韩非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写成文章,后来这些文章被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2. 主要思想内容:

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法:法是社会群体唯一的行为规范与标准,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客观性、公开性等特点。韩非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让所有人都依法行事,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秩序。例如,“言无二贵,法不两适”,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唯一性。

术: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和手段,包括任免考核赏罚官吏的方法、暗中驾驭臣下的阴谋权术等。君主需要运用术来了解臣子的真实想法和行为,防止臣子篡权夺位。例如,君主应不显露自己的好恶,使臣子无法揣测君主的用意,从而本分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势:势是指君主的权势和地位,韩非认为君主必须拥有强大的权势,才能令行禁止。势是法和术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势,君主才能有效地运用法和术来治理国家。

人性论:韩非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人都是“自为”的,即追求自身的利益。基于这种人性论,他认为君主不能依靠臣子的道德自觉,而必须依靠法律和权力来治理国家。例如,“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说明人们的行为都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历史进化观:韩非主张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治国的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他反对儒家的“复古”思想,提倡“因时变法”,即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

3. 文学特点:

说理精密:文章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善于运用归纳、演绎等推理方法,使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例如,在《五蠹》中,韩非通过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论证,阐述了变法的必要性。

文笔犀利:语言简洁明快,表达直接,毫不留情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人性的弱点。例如,他对儒家的“仁政”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仁政”是不切实际的。

寓言故事丰富:书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寓言,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本质。

4. 对后世的影响:

政治方面:韩非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朝统一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历代王朝虽然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法家的思想仍然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方面:《韩非子》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寓言故事的创作手法被后世的文学家所借鉴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作者

战国·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