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赵翼
赵翼(1727 年 - 1814 年),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常州)人。他是清中期著名的史学家、诗人和文学家。
出身方面,其先祖是宋代宗室,到他祖父时家道中落,父亲赵惟宽以设塾授业为生。赵翼自幼随父亲就读,六岁起便开始学习,十二岁能写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称奇。
科举及仕途经历较为丰富。乾隆六年(1741 年)父亲去世后,他曾以教书为生。乾隆十五年考中举人,后又考中明通榜。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本拟第一,但因乾隆帝认为清代陕西未有状元,将其与王杰名次互易,赵翼屈居探花。他曾入直军机,担任过翰林院编修、方略馆纂修官等职,还曾在多地为官,如广西镇安知府、广州知府等。后来因广州平海盗处理的旧案事发,受弹劾被降级,后以老母年事高为由告假回乡,不再复出为官。
学术成就上,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二十二史札记》与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其文学成就也颇高,存诗 4800 多首,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的人物关系:
父亲:赵惟宽,字子容,以坐馆授徒为生,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五岁,后被诰赠翰林编修、贵州分巡贵西兵备道。
母亲:丁氏,邑庠生丁允猷之女,诰授太孺人。
妻子:元配刘氏,廪生刘鹤鸣之女;继配程氏,文渊阁大学士程景伊之甥女;侧室蒋氏。
子女:儿子有赵耆瑞(母程氏,早殇于京师)、赵廷英(国子监生,候选同知)、赵廷伟(县学廪生,早卒)、赵廷俊(癝膳生,候选通判)、赵廷彦(廪膳生,官常熟崇明县教谕等职)等;女儿分别适沈景抢、金恭寿、汤贻宪、高德葆、卢庆录、蒋纯健等人家。
友人:与袁枚交往密切,二人同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常有诗词唱和。
赵翼的名句:
1.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论诗五首·其二》。意思是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这一名句强调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杰出人才,鼓励创新和发展,不要一味地模仿古人。此句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性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诗句。
2.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出自《野步》。将秋风拟人化,说它最爱多管闲事,一来把枫叶吹红,二来把人的头发变白。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变化以及时光流逝给人带来的感慨,以一种幽默又略带惆怅的方式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感受。
3.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几句出自《论诗五首·其三》。强调在文艺批评中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人云亦云、信口雌黄。用“矮人看戏”作比喻,形象地讽刺了那些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会随声附和的人,表达了作者对独立思考和正确评判文艺作品的重视。
4.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意思是年少时学习语言很艰难,总以为是自己下的功夫还不够。到老年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就能成功的,三分靠人为,七分靠天意。这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洞察,带有一定的人生哲理。
5.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表达了国家的不幸往往能成就诗人的创作,经历了沧桑变故的诗人所写的诗句更加工巧。它反映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苦难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