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689 年—740 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晚年隐居,又称“孟山人”“鹿门处士”。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隐居求学: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9 岁时与弟弟一起在孟氏故园读书,作诗苦心孤诣,少年时便诗才卓著。20 岁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标志着其独特诗风基本形成。23 岁时与好友张子容同在鹿门山隐居读书,期间作《夜归鹿门歌》,诗名在乡曲间已有赞誉。

漫游求仕:25 到 35 岁间,辞亲远行,漫游吴越之地,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曾游洞庭湖,干谒张说,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赠;还曾赴洛阳、长安等地求仕,但都没有成功。在长安时,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也曾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但应进士举不第,献赋也未得赏识。

入幕与归隐: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辟孟浩然为从事。不过,因患背疽,次年他便辞去幕府之职,回襄阳治病。此后,寄情山水,归隐终身。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途径襄阳,访孟浩然,二人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饮食犯忌,孟浩然背疽复发,不治而亡。

2. 诗歌成就:

题材与风格:

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以五言诗见长,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其山水田园诗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山水田园的美景,如《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羁旅行役诗:也有不少作品写羁旅行役的心情,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愁思。

艺术特点:

意境营造:善于营造空灵的意境,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比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对春天早晨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闲适的氛围。

情感表达:诗中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即使是干谒求仕之诗,也没有强烈的恳请之意,而是自然冲淡。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引荐的愿望。

3. 历史评价:

在生前便享有盛誉,受到同时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赞誉。李白赞誉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杜甫称赞其诗作“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他对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王维并称为“王孟”,被视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其清淡自然的诗风成为后世诗家所追求的审美标准。

总的来说,孟浩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

唐朝·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