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陆游
陆游(1125 年 11 月 13 日 - 1210 年 1 月 26 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 生平经历:
出身官宦世家,年少历经离乱:陆游出生于官宦世家,高祖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都有官职。出生一年后,金兵南侵,父亲陆宰遭弹劾罢职,全家南归,年幼的陆游随家人颠沛流离,曾在东阳躲避战祸,后返回山阴隐居。这段战乱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后来的诗作中常提及这段痛苦的回忆。
科举坎坷,初入仕途不顺:陆游自幼好学,十二岁便能作诗文,凭借恩荫补任登仕郎。但他的科举之路异常艰难,多次参加考试均未中,还因在锁厅考试中成绩优异遭秦桧嫉恨,直到秦桧死后才开始担任官职。起初担任宁德簿、敕令所删定官、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等职,在朝廷中积极进言,如主张罢免殿前都指挥使杨存中等,但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积极主张抗金,仕途屡遭贬谪:宋孝宗即位后,陆游被赐进士出身,他多次上疏希望革除时弊、恢复中原。在张浚主持北伐时,陆游积极建言,但北伐失利。之后,陆游因上疏劝阻“隆兴和议”、揭发宠臣龙大渊和曾觌的罪行等,被贬为建康府通判等职。此后,他在夔州、成都、嘉州等地担任通判等职务,多为闲职,壮志难酬。
晚年宦海沉浮,仍心系国家:淳熙五年后,陆游的诗作传到杭州,宋孝宗有所触动,对他有所任用,但他仍因党争等原因多次遭罢免。嘉泰二年,陆游再次被起用,主持编修《两朝实录》和《三朝史》。不久后告老还乡,嘉定二年在家乡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2. 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
数量众多:陆游一生笔耕不辍,手定《剑南诗稿》85 卷,收诗 9000 余首,是中国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风格多样:其诗风格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既有《游山西村》这样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名句;也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般豪迈悲壮、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作;还有《钗头凤·红酥手》这样情感细腻、哀怨缠绵的爱情词。
主题鲜明:以爱国主题最为突出,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渴望收复失地,如《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散文方面:代表作有《入蜀记》《老学庵笔记》等。《入蜀记》是他沿长江西上赴夔州任通判途中的记游文字,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老学庵笔记》则是一部笔记体散文,记录了许多轶闻趣事、典章制度等。
3. 历史影响:
文学地位:陆游在南宋诗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yóu mào)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所推崇和学习。
爱国精神的传承:他的爱国情怀和作品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奋斗。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高度赞扬了陆游的爱国精神。
陆游的人物关系:
1. 家庭关系:
祖父:陆佃,字农师,号陶山,神宗朝进士。他极爱王辅嗣解《易》,以说《诗》得名,从王安石学经,尤精礼学,得神宗赏识。徽宗朝官礼部侍郎、尚书左丞,修《神宗实录》《哲宗实录》,著有诸多书籍。
父亲:陆宰,历任朝请大夫、直秘阁等。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尚节操,工诗文,通经学,喜道教,家藏书万余卷,著有《春秋后传补遗》。
母亲:唐氏,出身名门,为熙宁初参知政事唐介的孙女。
妻子:
第一任妻子是表妹唐琬,才貌双全,与陆游情投意合,但因陆母担忧陆游沉溺闺房之乐而惰于学业,强迫陆游休妻,唐琬后改嫁赵士程。
继室王氏,在唐琬离开后,陆游奉父母之命娶了王氏为妻。
子女:陆游共有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2. 师友关系:
老师:曾几,号茶山,是陆游的老师,也是朝中的主战派人物,一生力主抗金,其诗文和思想对陆游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友人:
范成大,与陆游以文字结交,关系很好。淳熙二年,范成大统帅四川,陆游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二人常一起饮酒酬唱。
朱熹,与陆游是好友。淳熙八年,绍兴大水,陆游寄书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的朱熹,请他早来赈灾,并请为灾民减轻赋税。
3. 政治关系:
陆游支持抗金的张浚,曾上书给他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张浚被贬后含恨而死,陆游对其遭遇感到悲愤。
陆游的名句:
1. 爱国情怀方面: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示儿》。这是陆游的绝笔之作,充分体现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牵挂着国家的命运,嘱咐儿子在国家收复失地时一定要告知自己,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中的这句诗,表达了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的高尚情怀。它体现了陆游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这一名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听着风雨声,梦到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河,奔赴战场的场景。体现了诗人虽然年老体衰,但心中依然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战争的渴望,展现了他的报国之志和坚定的信念。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这句诗,表达了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统治下痛苦不堪,眼泪都流尽了,却依然年年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收复失地。反映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中的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认为即使敌人强大,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敌人,保卫国家的尊严。
2. 人生哲理与学习方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这句诗,强调了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这不仅是对学习方法的深刻总结,也蕴含了实践出真知的哲学道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同样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竭尽全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这句话告诉人们,学习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只有不断积累和沉淀,才能取得成功。
3. 爱情与情感方面: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红酥手》的上阕,描写了陆游与前妻唐婉重逢时的场景,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眼前的凄凉景象的对比,表达了两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和陆游内心的痛苦与悔恨。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红酥手》的下阕,进一步描写了唐婉的憔悴和两人之间的相思之苦,以及爱情被现实所迫的无奈。“莫、莫、莫!”三个字,更是将陆游的痛苦和无奈推向了高潮。
4. 自然景色与生活感悟方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中的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以为前方无路可走,却突然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的情景。它不仅写出了山村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当人们在困境中感到绝望时,往往会出现新的转机和希望。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这一名句,通过对春雨和杏花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