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秦观

秦观(1049 年 - 1100 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北宋扬州高邮武宁乡左厢里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1.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秦观年幼聪慧,勤奋好学,十岁便略通经史,志向远大。他曾离家求学,四处游历,追求仕途,在此期间写下了《浮山堰赋》等作品。

初入仕途:元丰元年(1078 年),秦观入京应举,虽未考中,但结识了苏轼,并正式成为苏轼门下士。元丰八年(1085 年)登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后来,他又担任过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党争遭贬:绍圣元年(1094 年),新党执政,迫害旧党,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后又被贬监处州酒税。接着又因诗中写有佛书语等罪名,先后被贬谪至郴州、横州、雷州。其叔父秦定也因秦观而受牵连,贬知濠州。

晚年生活:元符三年(1100 年),徽宗继位,大赦贬臣,秦观也被放还,但在被遣还途中,于广西藤州逝世,享年 52 岁。建炎四年(1130 年),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2. 文学成就:

词作方面: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词宗,他的词语言工炼和婉、清丽雅致,情感细腻,善于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其词作题材多写相思、离别,风格含蓄蕴藉,情意缠绵。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见解,成为千古名句;《踏莎行·雾失楼台》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营造出一种迷茫、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满庭芳·山抹微云》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词中“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等句,极富画面感,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文方面:秦观也有不少优秀的诗文作品,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如诗歌《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描绘了一幅夏日夜晚的纳凉图,意境优美,给人以舒适、惬意之感。

创作特色:秦观的创作与他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早期作品多为闲愁之作,反映了他在村居和冶游时期的生活感受;中期在京都为官时,生活稳定,词作多为应酬之作或描写京城的繁华;后期遭贬谪后,词作情感更加深沉,充满了对身世的感慨和对前途的迷茫。

3. 历史影响:

秦观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婉约词风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世婉约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词人在创作中受到他的影响,不断探索和发展婉约词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也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秦观的人物关系:

1. 与苏轼的关系:

师徒关系:秦观是苏轼的弟子,他拜于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欣赏秦观的才气,对他大力提拔,在文学创作和仕途发展上都给予了秦观很多帮助和指导。苏轼的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对秦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秦观的词风与苏轼的豪放派不同,他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挚友关系: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不仅是师徒,更是知己、挚友。他们在任官期间都属于苏门,政治意见也较为一致,在新党掌权期间一起被贬。他们之间常有诗词唱和、书信往来,苏轼对秦观的文学才华十分认可,秦观对苏轼也怀有深厚的敬意和情谊。

2. 与苏门四学士中其他人的关系: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都受到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但四人的文学风格和造诣各异。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共同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

3. 与妻子徐文美的关系:

秦观在19岁时娶了宁乡人徐文美为妻。关于他和徐文美的婚姻生活,历史上的记载较少,但可以看出他们的婚姻是传统的封建社会婚姻模式。

4. 与其他女子的传闻关系:

民间传说秦观与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有感情纠葛,但实际上苏轼只有三位姐姐,根本没有妹妹,所以这只是后人想象出来的传说。此外,还有传说秦观与一些歌女等女子有过情感经历,但这些大多是民间传说或文学创作中的情节,缺乏确凿的历史依据。

秦观的名句:

1.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七夕夜空云彩变幻、流星传恨的浪漫景象,为牛郎织女的相会营造了神秘的氛围。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将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珍贵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认为他们的相聚胜过人间无数平凡的相守。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细腻地刻画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温柔情意和相聚时光的短暂如梦,以及分别时的不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千古名句,表达了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心灵相通、长久坚守,具有深刻的爱情哲理。

2.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营造出一种迷茫、朦胧的意境,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困惑。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通过孤独的馆舍、寒冷的春景、杜鹃的哀鸣和斜阳的余晖,烘托出作者在贬谪之地的孤独、凄凉和哀怨。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和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种身世之感和无奈之情。

3.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将飞花比作梦,丝雨比作愁,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轻愁和淡淡的忧伤,意境空灵、婉约。

4. 《八六子·倚危亭》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用“夜月”“幽梦”“春风”“柔情”等美好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恋情的怀念和眷恋,情韵深长。

5.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把江水比作泪水,将愁绪具象化,极言内心的愁苦之深,如同江水一般滔滔不绝。

6. 《满庭芳·山抹微云》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通过描写斜阳、寒鸦、流水、孤村等景象,构成了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苏轼因此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7. 《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描绘了春雨过后,春花绽放,整个山间充满春色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作者

北宋·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