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徐志摩

徐志摩(1897 年 1 月 15 日—1931 年 11 月 19 日),出生于浙江海宁,本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他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散文家、景星学社成员、新月社主要组织者之一。

1.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徐志摩自幼聪颖,接受良好教育。1915 年从杭州第一中学毕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后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和北京大学法学院。1918 年前往美国克拉克大学留学,提前毕业并获一等荣誉奖,随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21 年春,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创作新诗。

感情经历:1915 年,在父母主张下,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1922 年正式离婚。1924 年,在北京认识陆小曼,1926 年两人完婚。

工作经历:徐志摩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担任教授,还曾担任《晨报副刊》主编、新月书店总编辑等职务。1931 年 2 月,应胡适邀约担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北京女子大学教授。

飞机失事:1931 年 11 月 19 日,徐志摩从南京乘坐“济南号”邮政飞机前往北京,准备参加林徽因的报告会。飞机在靠近济南时突遇大雾,与山脉相撞坠毁,徐志摩不幸遇难,享年 35 岁。

2. 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徐志摩是前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风格飞动飘逸,遵从诗歌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又有独特创造,体式灵活多样。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诗歌语言清新流畅,叠音词增强了韵律节奏,具有音乐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等诗句广为流传;《翡冷翠的一夜》情感真挚热烈,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独特感悟。

散文方面:“散文诗化”是其散文的突出风格,情感真挚浓厚,兼具感性和理性,且文风洒脱自如、自由奔放。代表作有《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印度洋上的秋思》等。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他通过长短句的交叉互换、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与音乐感,让读者能在音乐美感与绘画之美中感悟其情感。

3. 文学影响:徐志摩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具有创新性,为中国新诗和散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作者

现代·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