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冯梦龙
冯梦龙(1574 年—1646 年),明代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野史、詹詹外史、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绿天馆主人、香月居主人等。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自幼聪慧,青年时期便开始创作,然而科举之路颇为坎坷,屡试不第。直到崇祯三年(1630 年),57 岁的他被补为贡生,次年授丹徒训导,崇祯七年(1634 年)任福建寿宁知县。在寿宁任上,他积极履行职责,筑城墙、修城门、建谯楼、设司更,还解决了诸多民生问题,如减少摊派、严禁溺女等,被《福宁府志》《寿宁县志》列入《循吏传》。
冯梦龙一生致力于通俗文学事业,著作颇丰。他编纂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还增补、改订了章回小说《平妖传》《忠义水浒全传》,改作《新列国志》,整理散曲集《太霞新奏》,搜集、整理了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编著《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
冯梦龙的人物关系:
兄长:冯梦桂。
弟弟:冯梦熊。冯梦龙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文坛好友或有交往者:与凌濛初是同一时代的文学家,两人都对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有重要贡献,且有传说他们曾有过书信往来,互相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
冯梦龙的名句: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 以巧妙的文字游戏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将相思之情融入到对丝帕横竖纹理的解读中,生动而含蓄。
“经一失,长一智。” 强调了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学习和成长态度。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告诉人们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诽谤和称赞,是非对错终究会水落石出,倡导人们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清醒。
“彩云易散,皓月难圆。” 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不完美,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倡导人们要珍惜衣物和粮食,体现了一种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鼓励男子汉要胸怀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不要辜负自己的天赋和才能。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示人们不要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鼓励人们要有胆量和勇气去探索世界、追求自己的目标,过于谨慎小心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强调了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不仅要有悔过之心,更要有改过之行,并且要在错误尚未发生之前就加以警惕。
“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将烦恼比作野花,形象地说明烦恼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和处理,倡导人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烦恼。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年少成名就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追求,人生的成就与年龄无关,关键在于不断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