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薛道衡
薛道衡(535 年~609 年),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是隋代著名诗人,也是北魏常山太守薛孝通之子。
1. 生平经历:
早年成名:薛道衡六岁成为孤儿,但自幼专精好学,13 岁时能讲《左传》,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由此以文才召世。北齐时,他待诏文林馆,兼主客郎,负责接待、应对北周及陈的使者,与当时文坛才子李德林、卢思道等常相过从。
仕途起伏:北齐亡,周武帝用薛道衡为御史二命士,他因自觉不受重用,弃官归乡里,后来又入仕途为州主簿等职。杨坚为相时,薛道衡效力于大将军梁睿府下,参与平定王谦之乱,后又从征突厥,被任命为内史舍人,开始在仕途上有所起色。隋开皇八年(公元 588 年),隋伐陈,他任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后不断升迁。
悲剧结局:隋炀帝继位后,原本打算留他做秘书监,但薛道衡呈上《高祖文皇帝颂》,被隋炀帝认为是溢美前朝、暗讽自己,于是将其降为司隶大夫。后来在朝臣讨论新令时,薛道衡直言讽责隋炀帝,又提到高颖,最终被隋炀帝以“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的罪名逮捕审讯,逼令自尽,时年 70 岁。
2. 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薛道衡的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但有些作品具有刚健清新的气息。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代表诗作:
《昔昔盐》:是一首闺怨诗,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脍炙人口,甚至传说这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杀害的原因之一。
《人日思归》:含思委婉,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思乡之情。
文学地位:薛道衡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认为是齐梁文学与唐朝文学的分水岭之一。
3. 文学影响:
薛道衡的文学创作既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征,也反映了隋朝统一后的文化风貌。他的诗歌和骈文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