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出身商人之家,自幼聪明好学,7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十四岁时因母亲病故辍学,后随父亲去苏杭,并跟随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等戏曲作家以及一些说书艺人相交为友。

罗贯中曾随施耐庵加入张士诚的起义军,但未得到张士诚重用,不久返回老家。之后他随施耐庵四处游学,考察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为创作积累了大量资料。

罗贯中著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演义》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罗贯中的人物关系:

与施耐庵: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施耐庵从钱塘江县尹职位上辞官回苏州设馆并开始写《水浒传》时,罗贯中便跟随他学习创作。后来他们还一同加入过张士诚的起义军。有观点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著,后三十回为罗贯中所写,但也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与贾仲明:罗贯中与《录鬼簿续编》的作者贾仲明是好友。

与赵宝丰:赵宝丰是罗贯中的老师之一,罗贯中曾跟随他学习。

罗贯中的名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提出,体现了罗贯中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此句也成为了人们对历史演变的一种经典认知。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展现了一种积极进取、不甘人后的壮志豪情,反映出书中人物的远大抱负和追求。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对英雄的定义和描述,体现出罗贯中对英雄人物的推崇和敬仰,也成为后世对英雄评判的一种标准。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信念,表达了人物对自己原则和信仰的坚守。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强调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君主或环境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体现出人物在乱世中想要建立不朽功勋的强烈愿望和壮志未酬的不甘。

作者

明朝·罗贯中